322.交易(2 / 2)

加入书签

这些大食人坐在骆驼背上,时不时就要往身后看一眼,面露担忧之色。

“哈桑,那些汉人会不会追来?”有人忍不住问哈桑道。

他们用棉花棉籽从这个中原来的年轻人那里换得了做罐头的方法,这种方法他们这几天已经试验了,确实可行。

关于做罐头需要用到的杜仲胶,他们之前就从汉人商贾那里购买过不少,原本是打算用来做鞋底的,这在他们大食那边也得上是奢侈品了,现在他们只需要将一部分做鞋底用的杜仲胶挪作罐头之用,然后再让那些大小商队不断从东方购买杜仲胶回去就可以了。

那个叫罗用的县令交给他们的方子确实是可行的,但是他们给对方的棉花呢?

当然他们并没有在那些棉花棉籽上面动手脚,但是这种东西产量并不高,而且以大唐的气候情况,大概也只适合在河西一带种子,最关键的问题是,这个棉花的加工特别麻烦,光是剥棉籽这个过程就十分地耗费劳动力,一名妇女辛勤劳动一整天,只能剥出小小的一捧棉花。

所以棉布这个东西相当昂贵,比麻布昂贵,又不如丝绸华美,他们实在很难想象,那常乐县令要这个东西能有什么用,或许他也只是听闻了那些往来商贾的只言片语,便以为棉花是个非常好的东西,就像他们大食那边一些人因为没有见过世面,常常也会将别国出产的一些原本并不值钱的东西当做珍宝。

而且还有一件事,他们谁也没有对罗用说,那就是在距离常乐县不算太远的一个商道旁边的小国,就有人种植棉花。

他们这些大食人认识这个物种,所以之前在行商路上见到的时候,便觉有些亲切,其他人若是不认识的话,也许并不会很留意。

“放心吧,他不会追来的。”哈桑骑在骆驼上,哈哈笑道。

能够得到这个做罐头的方子,他感到很高兴,等他们回到大食国以后便可以进行生产了。

“但是那棉花……”他们还是对自己国家出产的棉花没有什么信心。

“既然是他自己提出的交换条件,就算吃亏,他也只能认了。”哈桑笑着说道。

再说他给予罗用的,可不止是那些棉花和棉籽,先前那个昆仑奴,若是没有自己给他的羊皮纸,根本不可能活着穿过大食国回到自己的故乡。

在拥有那张羊皮纸的情况下,他们究竟能不能活下来,那就要看天意了。要知道哈桑在做这件事的时候,也是冒着得罪那些奴隶贩子的危险的,所以在这一次的交易过程中,他并不认为自己占了罗用很大的便宜,只不过他的这些手下似乎并不这么想。

得到这个制作罐头的方法,不仅能够长时间地保存食物,还是保持它们鲜嫩如初的口感,这对于他们大食国的百姓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他们的国家缺少水源,食物是很珍贵的,尤其是在物产匮乏的季节里。

如果不通过罗用这里,他们便只好到凉州城甚至是更远的长安城去想办法,过程也许并不会很顺利,他们可能要为此花费两年三年甚至是更长的时候,到时候也许别的大食商贾会赶在他们前面取得这种方法,这样一来,哈桑也就没有任何优势可言。

这一刻,哈桑坐在骆驼背上,随着骆驼的行走一下一下地颠簸着身体,他的目光凝视远方,在心里设想着自己回国以后要做的事情,以及他们有可能要面临的各种情况。

若无意外,他很快就会成为大食国的第一个罐头生产商,而不再只是一个行走于各国之间的行商。

哈桑很清楚这个罐头方子对于一个大食商贾的价值,同样的,罗用也很清楚他们带来的这种棉花对于河西地区的价值。

棉花有很多个品种,哈桑他们带来的这种棉花,叫做非洲棉,植株矮小产量较低,绒毛质量也不算很好,并且棉籽不好剥离。

若是没有工具辅助,光是剥棉籽都能把人剥傻咯,历史上的白叠布之所以价值高昂,其中很可能就有这个原因。

然而这种非洲棉也有一些优点,耐旱耐盐碱,尤其适宜在河西一带种植。

原本河西百姓为了每年的税收,便要在地里种麻,麻的种植对于水源有着比较高的要求,像他们常乐县这个地方,能种麻的田地就不多,能种麻的基本上也能种粮食,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粮食产量。

罗用对于这些棉花棉籽真是爱不释手,一天恨不得要看上几百次,于是他便用一个陶盘装了一盘棉花放在桌案上,是不是看上两眼,心中很是满足。

“你说如何才能将此物推广种植呢?”这一天,罗用问乔俊林道。

农户们也很不容易,勤勤恳恳忙碌一整年,一旦出点什么差池,这一年很可能就要白干了,尝试一个新的物种,对于他们来说也是要冒着巨大风险的。

“高价诱之。”乔俊林言简意赅。罗用不是有钱嘛,这些个事情,只要有钱就好办多了。

“越是。”罗用笑道,虽然有点简单粗暴,但是大约也没有比这更有效的方法了。

“你怎知那大食国能有此物?”乔俊林这时候问罗用道。

罗用顿了顿,回答说:“那些粟特人胡商告诉我的。”

当初罗用向几个见多识广的粟特人询问棉花此物的时候,他们确实提到过大食人。

然而真正促使罗用与哈桑提出这个交易的,却是他在一份资料上看到的这样一句话:“……棉花的原厂地是印度和阿拉伯。”

后世的阿拉伯,正是眼下的大食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