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爵位(上)(1 / 2)

加入书签

上文说到,崇祯跟周皇后大白天的完成了一次为国操劳的大业,晚上又是一夜缠绵,第二天一早崇祯神清气爽,上朝的神情也比之前愉悦多了。众朝臣奏事的时候也发现皇帝的心情貌似比之前要好了很多,好多前几天没敢提的要钱要位置的事情都兜出来了,崇祯也没什么心思具体去听,也就一一应允了。

反正听了也听不出个所以然来,同一件事,经过这帮文人墨客的嘴,能呈现出截然不同的两个面。比如说边关的将领遭遇外敌入寇,以守代攻(也是中原民族对抗游牧民族的常用战法),击退外敌,但是也造成周边村镇遭受屠戮,人口被劫掠的后果。如果跟朝臣关系好呢,就说你这是英勇抗击,虽然边关遭受战火侵扰,但是全军齐心协力,斩杀无数;关系差呢,就说你龟缩畏战,人口被掳无数。反正就是根据自己的喜好,尽可能的模糊战果和损失。

想明白了这一点,也就非常明白明朝为什么设立了那么多特务机构,朝臣嘴里的不可信,自己又不能亲眼去看,只能相信特务们的情报了。可惜是运行到崇祯年间,这套特务系统,也不是那么灵便了,自身内耗太大,是人就容易有斗争成帮派,特务机构也不能例外。想着这些也够崇祯头疼的了,又是一个该整顿的烂摊子!

不过这都不是崇祯这么痛快应允朝臣奏章的主要目的。给朝臣们一个朕今天心情不错的形象,引诱朝臣们把前两天压抑着的涉及自身利益奏请奏报出来并应允。答应了之后呢,就相当于对他们的一个让步,这个让步是为了让自己的想法能得到落实。(没错啦,你以为皇帝真的能像电视里那么一言九鼎么?尤其像是明朝,万历为啥那么多年不上朝?还不就是想把“家业”传给那个儿子的事跟大臣们闹翻了之后的抗争么。所以说皇帝如果想要有一些稍微超格的主张,很多时候是要对朝臣们让步的,这才能形成一个平衡的局面,我们的历史上各种平衡实现的历史。不是贬义)

看到时机差不多了,朝臣们想说的,该说的说的都差不多了,崇祯清了清嗓子,说道:“朕听闻,太祖之时朝廷以军功封爵的制度已经荡然无存,近百年来竟然只有宁远伯李成梁一人因战功封爵!昔商鞅明战功赏罚,才使秦军上下齐心战力大增,横扫八荒,一统中原,正是所谓上下同欲者胜。今国家正值多事之秋,东有建奴,北有蒙古诸部,西有暴民之乱,南有土司离心离德。而作为国家柱石的军队的赏罚竟然出现这种状况,社稷危如累卵,你们倒是说说现在这个问题要怎么处理!”

群臣有点面面相觑,难怪刚才皇帝这么大方,原来在这里给我们出难题啊!群臣的想法还只是觉得皇帝再给他们出难题,没想到皇帝本人竟然还想夹带私货。但是本着绝对不做出头鸟,帝心不明的情况下绝对不表态的想法,下面的都只是一个个站出来说,陛下圣明,全凭陛下圣心独裁之类的无用的马屁。

首辅周道登左右看看大臣们说的实在都是些没用的,自己只好出班启奏道:“陛下,这封爵制度早在太祖朝已有定例,只不过,近几年虽然各地仍有动荡,可也相对安泰,朝廷将领实在难以立下开国诸公所以实在难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