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五章 窦府晚宴(上)(1 / 2)

加入书签

在建起的破虏军大营一个帷帐内,房玄龄向刘基禀告道:“主公,京城的禁军已经把粮草押送到了我们营地,这些粮草应该足够我们二十万破虏军以及六万辅兵两个月所需了。”

刘基点了点头说道:“朝廷这次调拨的粮草,倒是给的挺痛快,看来那个逆贼张明奇确实在东南几州折腾的不轻。”

这时帷帐内的贾诩说道:“主公,黑水台传来了消息,目前苏州、杭州、浙州和福州的战事,朝廷军队已经处于了绝对的下风,如今浙州和福州的大部,以及苏州和杭州的近半地区,都已经被逆贼张明奇的红巾军所攻占,骠骑将军李弘和骠骑将军何光宗所掌控的军队,只能凭借着一些坚城,抵挡着红巾军的进攻,另外红巾军的兵力,发展的速度非常快,保守估计,目前也得在三百万人以上。”

刘基皱眉问道:“那个张明奇不会是抓壮丁才把军队扩编的如此之快吧?”

贾诩摇头说道:“东南七州虽然富裕,但是土地兼并的问题可以说是整个大晋最严重的,破产的农民数不胜数,张明奇根本不需要使用抓壮丁的手段来扩充军队,张明奇的红巾军每攻占一地,都会对一些忠于朝廷的世家和豪强进行抄家,有了这些抄家所得,张明奇根本不缺少募兵的钱,那些东南七州破产的农民,很多都为了军饷,加入了张明奇的红巾军。”

刘基摸了摸鼻子说道:“这次我们只带来了近卫军团的两个旅,以及西域军团、草原军团和本土军队的各一个旅,加起来只有二十万大军,去东南几州平叛,兵力是不是有点儿少。”

贾诩随即说道:“主公不必担心,我们破虏军虽然只有二十万,但却都是精锐,而张明奇的红巾军因为快速的扩充,必定以乌合之众居多,而且这次我们破虏军不是独自作战,仅仅在京城就会聚集三十六路平叛军,再加上苏州、杭州、浙州和福州的境内,还在坚持与红巾军作战的朝廷军队,属下认为南下平叛,有二十万破虏军将士足够了!”

“对了,说起其他各路的平叛军,其中皖州葛山郡太守赵策,可是与本将军有着一些怨仇。”随后刘基把自己与赵策结怨的前因后果,详细跟贾诩、房玄龄说了一遍。

房玄龄沉吟了一下说道:“主公,既然那个赵策与主公已经有了化解不开的矛盾,最好找机会把那个赵策解决掉,以绝后患。”

“玄龄言之有理,这次去东南平叛,也许就有解决那个赵策的机会。”贾诩跟着说道。

“你们记着有赵策这件事情就好,如果有机会,就帮本将军把那个赵策设计除掉。”

刘基带领破虏军抵达苍龙城外的第二天上午,兵部太尉窦岩派了侄子窦宠来到了苍龙城外的破虏军大营。

窦宠见到了刘基之后,就一脸笑容的说道:“刘将军,自从成阴城一别,这才一年多的时间,没有想到刘将军不但晋升为了朝廷的征虏将军,还为朝廷增添了西域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窦宠可是对刘将军,佩服的五体投地!”

当初刘基带兵击败了草原十六族五十二万大军以后,兵部太尉窦岩就派了侄子窦宠,去了成阴城,希望能说服刘基投靠窦家,那时候不但窦家派了人,其余十二个大晋的顶级世家,都派人到了成阴城,希望能把刘基以及他的军队收入囊中,可惜十三个世家的人,全都在刘基面前铩羽而归。

窦宠虽然没有能说服刘基投靠窦家,但是窦宠却因此认识了刘基。

刘基对着窦宠拱手说道:“原来是窦先生,不知道窦先生这次来到刘某人的军营,有何贵干?”

窦宠的智力值高达81点,又是兵部太尉窦岩的侄子,刘基倒是还记着有这么一个人。

窦宠笑着说道:“这次我是受大伯所托,来请刘将军赴宴的,今晚在窦家的府邸,我大伯会摆下宴席,准备为刘将军接风洗尘,另外还宴请了不少朝廷大臣以及各路平叛军的将领。”

贾诩和房玄龄此时就跟在刘基身边,听到兵部太尉窦岩要在府邸宴请自己,刘基不禁用询问的眼神,看了看贾诩和房玄龄。

看到贾诩和房玄龄都不约而同的微微点了点头,刘基笑着对窦宠说道:“窦太尉真是太客气了,那刘某可就恭敬不如从命了,今晚刘某一定去窦府赴宴。”

听到刘基同意赴宴,窦宠心中顿时松了一口气,然后笑容更加灿烂的说道:“那窦宠马上派人把这个消息传回城内,窦宠会陪着刘将军一起返回窦府。”

窦宠离开了刘基的帷帐之后,刘基皱眉对贾诩和房玄龄问道:“本将军就这么进入苍龙城,会不会有什么危险?”

贾诩说道:“主公放心,如今朝廷最大的敌人是东南的张明奇,再说我们破虏军在苍龙城外的二十万大军也不是摆设。”

房玄龄跟着说道:“朝廷是绝对不会在这个时候,对主公采取什么行动的,主公尽管放心去赴宴,不过为了防备一些宵小之徒,主公还是得把刘德、刘仁他们带在身边,以策安全。”

傍晚时分,刘基带着贾诩,以及刘扎、刘迪、刘西、刘卡、刘德和刘仁这六名拥有绝世武将实力的傀儡保镖,还有二十六名拥有顶级武将实力的傀儡保镖,随窦宠一起从苍龙城的北门进入了城内。

苍龙城作为大晋的京城,城墙足有二十米高,仅仅北面城墙就设有六个城门,苍龙城四面城墙加起来足有一百多里的长度,可见苍龙城有多么雄伟。

苍龙城内的人口超过了四百万,而在京郊还有一百多万晋国百姓在此生活,这五百多万人里面还不包括驻扎在苍龙城内外的八十万禁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