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幕后(二)(1 / 2)
对于郑善的问题,杨降是一点也没觉得意外。要说国子监的学生不关注时事政治,那才是一件怪事。当然,艺术系的可以例外。
至于杨降自己,因为长年的研究方向与社会密切相关,关注这些事情已经成为了本能和闲暇时候的消遣。
里家里除了那些不知世事的孩童外,最多的就是有着大把时间的老人。他们最喜爱的事除了打打麻将,下下棋之外,就属讨(八)论(卦)时事能提起兴趣了。
有句话说人越老越是固执,老人们讨论事情的时候少不了因坚持己见而针锋相对,还好身边有杨降这样一个能人在,有他出面调解可是消弭了许多的分歧。
作为近日的焦点话题,“御史台诉案”没少被拿来解剖分析,杨降在听到郑善的问题之后,几乎没有怎么思考,反问道:“在长元看来,尚书台与御史台之间是个什么样的关系,为什么杨国钧就不能帮焦德玉呢?”
郑善满脸疑惑,答道:“按照《天纲》的设计,在天朝的政治框架中,御史台天然是尚书台、国士府和三法司(大理寺、提刑司、按察司)这三者的对立面,其对立程度依次递减。其中因为天子的关系,御史台和三法司中的大理寺关系最好,而和按察司则更多的是一种既合作又竞争的同时又互相监督的关系。至于对行使行政权力的尚书台,御史台的诸多御史们恨不得天天用放大镜来观察他们,而尚书台也被逼得既设置廉政省来强化自省,又在每年的预算案中对御史台的部分是锱铢必较,想要借此限制御史们的活动。”
郑善将自己对天朝制度的理解说了出来,想要借此证明尚书台与御史台是一组对立面,尚书台没有理由帮御史台的。
当然,这只是郑善自己的理解。他知道这肯定有些浅显,也可能理解有误,但见到杨降没有阻止的意思,于是继续说了下去。
“虽然近年来御史台提起的诉案在逐渐减少,和尚书台的关系好像也趋于缓和,但每一次诉案尚书台这边都会认真应对,即使错在自己这边,尚书台也会尽量拖延,以减少对有关公士的影响,而案件从审理到结束的时间通常在半年以上。”
“但这一次很奇怪,尚书台的举动明显表示他们也觉得御史台抓到重点了,却没有按照惯例来应对,反而大张旗鼓的派出了公士省和廉政省的调查组,表现出一副早就看商务部这些人不爽了的样子,简直就像是在落井下石,一点也没有表现出以往的守望相助。”
说到这里,郑善停顿了一下,
“对于尚书台的反常举动,我看到很多说法,有说是内部斗争,有人借机生事。但我不太同意这种说法,可实际原由是什么我也说不上来,所以我才来请教您!”
杨降极有耐心的倾听了郑善的回答,虽然观点稚嫩,但是还算有条理,也没有脱离中心,他满意的点了点头,决定指点指点郑善,道:“到底是历史系的学生,你的论述大体上是对的。但是,分析实事的时候,你的视角窄了一点。”
郑善见状,端正了坐姿,急切的问道:“您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