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2 深入探究(2 / 2)

加入书签

而对于传统的正宗学院来说,一名演员在一段时间内仅仅只能饰演一个角色,这无疑是失职的,对于表现派演技来说,一人千面,这才是演员的终极奥义,甚至是同一个舞台上,一人分饰多角,同样能够将角色的形象和个性都展现出来,这才是真正的大师。

体验派和方法派,从很大程度上来说是一脉相承的,体验派源自于前苏联,这种表演方式和表现派被认为是表演最初的概念。而后,由美国继承发展,形成了一个分支,这就是方法派。

因为对于好莱坞来说,他们没有那么多时间慢慢地契合每一个角色、每一个形象、每一个演员,在电影产业的快速发展中,他们必须形成流水线作业。所以,要求相对没有那么严苛的方法派比如说,白人饰演黑人,异性恋饰演同性恋,美国人饰演英国人,这样的方式才是最为合适的。

2016年,有一部暂时命名为“一切”的电影投入筹备之中,制片人是马克-鲁法洛,聚焦于一个跨性别的女性角色,马克邀请到了马特-波莫(matt-ber)来出演这个角色,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因为,马特虽然已经公开出柜,但他是确确实实的男人。在好莱坞,跨性别演员足足有两千多名,但他们却很难找到工作,男性角色由男人来饰演,女性角色则有女人把持,同性恋的角色被异性恋抢走了,现在就连跨性别的角色都轮不到他们“本色出演”。

这就是好莱坞。业内甚至有这样的固定观念,同性恋扮演同性恋的话,那是没有说服力的,因为是本色演出;但异性恋扮演同性恋,就会让人拍手叫好,认为他/她能够取得突破。可问题就在于,同性恋扮演异性恋的话,各大电影公司又不愿意,认为这会影响票房市场。

方法派演技之所以能够在好莱坞风生水起,那不是没有理由的;与此同时,体验派演技和表现派演技一样,渐渐地都在好莱坞沦为边缘,甚至于体验派演技已经几乎就要被淘汰了。

在今天之前,蓝礼对于方法派和体验派的差别也没有清晰的感觉,毕竟这两种表演方式的区别着实太过细微了,谁又能想到,一部喜剧电影,却真的让蓝礼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呢?

“抗癌的我”,能够遇到这部作品,真的是缘分。

那么,体验派更好,还是方法派更好呢?

老实说,今天表演“抗癌的我”过程中,蓝礼的发挥确实挥洒自如,整个思路都十分清晰,那种浑然天成的感觉如有神助,表演起来得心应手;更重要的是,所有情况都控制在掌心里的感觉,让表演成为一种享受虽然他现在的胃部依旧不太舒服,而且光头也一直在冷飕飕的打颤,呈现出来的效果也足以令人满意。

但“活埋”呢?

表演“活埋”的过程完全是一种煎熬,因为蓝礼真的以为自己被活埋了,那种真实的感觉让心脏几乎就要停止跳动,以至于表演变成了一种本/能,不要说控制了,甚至就连台词都是犹如火山爆发一般井喷出来,那种滔滔不绝汹涌而出的宣泄感,甚至让人有些恐惧。

尤其是那段时间的梦魇,完全混淆了现实和虚幻的差别。还好蓝礼拍摄的是“活埋”,如果拍摄的是“美国神经病人”或者是“梦之安魂曲”的话,那么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可以这样简单粗暴地理解,方法派的使用范围更加广泛,即使没有真的杀过人,也可以试验连环杀人凶手,但表演的细腻和逼真程度就会略逊一筹,毕竟不是自己真实的经历,演员的理解偏差很有可能会导致表演完全脱离剧本。

体验派的使用范围十分狭窄,想要饰演连环杀手,可能真的就要去感受沾满血腥的真实感,即使不是杀生,至少也需要使用人工血浆来感受一下血液的粘稠和温度,而且表演难得更大,在思考和定位的过程中,真实感一旦不够到位,表演就无法完成。但优势就在于,入魂入魔!

两种表演方式,各有利弊,各有长短,蓝礼都真正地体验过,虽然现在可以品味出细细的差别来,但他仅仅只是刚刚入门而已,不要说擅长了,甚至就连在表演过程中区分出两种方法的差异,都不见得能够做到。

毋庸置疑,在表演的道路上,他需要放慢脚步,细细地钻研琢磨,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

暂时把方法派和体验派的差别放到一边,蓝礼认真地回味起刚才表演里的每一个细节,那种沉没溺水的缓慢感觉,一点一点地渗透到心脏深处。

他喜欢这样钻研表演的过程。8)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