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章 万里封侯之将(1 / 2)

加入书签

要说这位班超,确实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他的一生,堪称传奇。现今经常使用的成语典故,有好几个与他有关。

第一,投笔从戎。

这位班兄虽然出身名门,但初入仕途时,也只是一个小小的刀笔吏。平时的工作,就是负责抄写文书。

于是,这位老兄每每伏案挥毫之时,时常停下扔笔叹息:“我身为大丈夫,虽然没有什么突出的计谋才略,却应该学学在建功立业的傅介子和张骞来封侯晋爵,怎么能够老是在此干这笔墨营生呢?”

班超感叹时提到的这两位,傅介子和张骞,都是西汉时期大名鼎鼎的人物。

傅介子,汉昭帝时著名勇士与外交家。当时西域龟兹、楼兰等国联合匈奴作乱,傅介子主动要求出使大宛,平定楼兰、龟兹,并斩杀匈奴使者。再此之后,楼兰又叛,傅介子携带黄金锦绣至楼兰,设宴斩杀楼兰王,另立楼兰质子为王,最终以功封义阳侯。

唐卡原先想到的那首王昌龄的《从军行》,最后那两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其中引用的典故,说的就是这位傅介子。

而张骞,汉武帝时最著名的外交家,率领一百多人出使西域,最后仅剩自己和几名随从,带着在西域娶的媳妇,放牛牧马,吃尽苦头。

可是,这位历经磨难却从未退缩的铁汉子,矢志不渝,凭借着惊人的忍耐力与超常的协调力,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即赫赫有名的“丝绸之路”,最终以赫赫功绩被汉武帝封为博望侯。

这位一身铮铮铁骨的张骞,也因为开拓丝绸之路,被誉为“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

汉武帝时期之所以强盛,就因为“武有卫青霍去病,文有张骞司马迁”,足见张骞在历史上的地位。

班超以傅介子和张骞这两个人为榜样,立刻遭到了旁人的嘲笑,认为其不自量力,饿人眼大。可是,班超却说:“凡夫俗子又怎能理解志士仁人的襟怀呢!”

于是,这位矢志向傅、张二人学习的班超,当即“投笔从戎”,弃文从武,当兵去了。

第二,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班超投笔从戎后,很得汉明帝的器重,派其出使西域,前往鄯善国。

班超不辱使命,带着三十多人,不怕山高路远,千里迢迢来到了鄯善国,见到了鄯善国王。鄯善国王听说汉使班超来了,亲自出城迎候,奉班超为上宾,好生款待,双方相谈甚欢。

却没想到,只过了几天,匈奴也派使者来到了鄯善国。鄯善国王两边得罪不起,也热情款待了匈奴人。但匈奴人不怀好意,在鄯善国王面前,说了汉朝许多坏话。鄯善国王不明就里,以为汉使确实是来抢地盘的,顿时黯然神伤,心绪不安。

于是,只在第二天,鄯善国王就拒不接见班超,态度十分冷淡。甚至派兵监视班超。

班超感觉不对劲儿,立刻召集众人商量对策。最后达成一致,认定只有除掉匈奴使者,才能消除鄯善国王的疑虑,两国和好。

可是,班超他们这次一共就带来三十多人,人马不多,可匈奴兵强马壮,有小一千人,防守又严密。要想除掉他们的头儿,比登天还难。

值此紧要关头,班超说出了那句最出名的话:“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天黑之后,班超就率领将士直奔匈奴使者驻地。当时天上刮大风,班超命十个人拿着战鼓藏在敌人驻地后方,约好一见火起,就猛敲战鼓,大声呐喊。又命其他人拿着刀枪弓弩,埋伏在驻地大门两边。

安排完后,班超顺风纵火,一时间三十六人前后鼓噪,声势喧天。匈奴没想到会突然遇袭,顿时乱作一团,逃遁无门。班超亲手击杀了三个匈奴将士,他的部下也杀死了三十多人,其余的匈奴人,包括那个领头的使者,都葬身于火海之中。

紧接着,班超请来了鄯善国王,不动声色地展示了匈奴使者的首级。鄯善国王大惊失色,被班超的雄威所震慑。于是,经过班超一番好言抚慰之后,鄯善王表示愿意归附朝廷,并把自己的王子送到朝廷作质子。

第三,千里封侯。

班超在西域三十一年,善于“以夷制夷”,联合各个小国的兵力,用以抗衡强大而且屡有反叛之心的龟兹、莎车等国,最后一步步做大做强,彻底平定了这些国家,使西域五十多个国家全都归附了汉王朝。

班超终于实现了当年投笔从戎,立功异域的理想。朝廷也颁下诏令,令其为“西域都护”,统领西域众国。而且表彰其功绩,封其为定远侯,食邑千户。因此,班超也被后人称为“班定远”,成为万里封侯的楷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