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乾坤大挪移(1 / 2)

加入书签

中国现在的局面,比原本的时空,好了太多。

尽管,在党内、军内,还有不同的派系。

然而,上面的命令一下达,各个地方执行力就很到位。

移民的计划,在巫山南下前,就交给了伟人等中央领导。

要不然,朱平安等从没上过战场的人,带他们过来干嘛。

部队里,也是一个萝卜一个坑。

哪怕是朱老总的孙子,你对战事不明白,让你管后勤都麻烦。

譬如,三个团要出发,应该领多少基数的子弹、炮弹。这些问题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个异常陌生的领域。

朱平安等人,热火朝天地准备着,想大干一场。

中南地区,从来没正式任命过政府官员过来。

想想吧,这么大一片区域,大家是首批过来负责移民事务的官员。

有朝一日,这里马上改姓中,先期在这里工作的人,无疑占了很大的先手。

所有的战斗还没开打之前,一切宣传工作,已经在展开。

这些宣传,当然要靠民众已经认可的士兵们来进行。

等士兵们把所有的政策念完,一个个村民还在围着问东问西的。

接着,大家都开始抽签。

大体上,原住民十户只留下两户。

“解放军同志,你帮我看看,我这是到什么地方?”

一个邻居抢过来:“我懂汉字,我来给你瞅瞅,天啊,那是汉江省,鱼米之乡!”

“是吗?”那村民着急地抢过去,结果还留了一个角在他邻居手上:“我得赶快回去告诉家里人。他们翘首以盼。希望能搬走这个穷地方。”

“郭年温,你是哪里?”那邻居仍然很好奇,问旁边的人。

在掸国,只有名字没有姓的但要在名字前加一冠称,以示性别、长幼和尊卑。

对长辈或有地位的男人,名字前冠以“吴”,是叔、伯之意。

对平辈冠以“郭”,为兄辈之意。对晚辈则称“貌”,意为弟弟。

妇女也同样,对长辈或有地位的妇女称“杜”。表示姑、姨、婶之意,对晚辈或平辈称“玛”,就是姑娘姐妹。

“哈哈,貌西猜,中国都是好地方。”郭年温止不住满脸笑意:“我到钱塘省。”

“确实。”貌西猜脸上满是懊恼。

“怎么啦?”郭年温有些疑惑:“你不会是留在这里的一户吧?”

“谁说不是?”说着。他摊开手掌,里面露出一个大大的“不”字。

“要不。我们去找下解放军同志试试?”郭年温悄悄说道。

“嘘!”貌西猜压低嗓子:“待会儿的。谁晓得还有哪些家没抽着呢?”

众人或欢喜或沮丧离开会场。貌西猜蹑手蹑脚地钻进办公室:“班长同志好!”

那班长走过来,拍着他的肩膀:“怎么样?郭西猜(没写错,班长比他小),地方不错吧?”

西猜丧气地摇着头。

“不会吧?”班长惋惜地看着他拿出的纸条:“你居然是留下来的其中一个?”

“班长同志,您看看,能不能?”西猜声音越说越低。

上面给的指标。不是固定的。反正最大限度地把这些土著居民迁移走就对了。

“这个事情!”那班长来回踱着步:“唉,真难办!算了,看在你平时非常拥护我们,就破例违规一次吧。千万别说出去呀!”

说着。班长从抽屉里抽出一张带有“秦岭省”字样的纸条递给他。

“秦岭省?”西猜的眼睛瞪圆了:“这不是班长你讲的革命圣地那个省吗?”

班长含笑点点头,西猜自然是欢天喜地离开。

自然,也有一些老人不想远离故土的。

只要任何一家不想去,片刻之后,那些抽着不去的马上跑过来找他们家调换。

这次的手笔之大,让京师高层都为之震动,世界也为之侧目。

世界上的主力报纸,都大肆分析,这将又是中国的一次民族大融合。

中原的人民,迁移到边疆,不仅仅是中南半岛,还有维省、蒙省、藏省。

现在国内的老百姓,很实在啊,带着一贯的淳朴。

这一手边民到中原汉人去边疆的运作,让每一个经手的人,都看得眼花缭乱。

在巫山的老家巫县,一些大队的大队部广场上,社员还聚集在那里。

“社员同志们,刚才把这些地方都介绍完了。”大队书记拿着高音喇叭:“现在,党中央号召我们,去支援边疆建设。大家轮流上前,抽到不的,就是不走。抽到哪个地方就是哪个地方。原则上,是十户留下四户。”

一些老社员乘机起哄:“书记说得对,革命不是请客吃饭。”

“下面,我开始念名字了。杜老憨、秧鸡子......”

包产到户,最先在巫县开始。但农民们,保持了一贯的质朴。就是念名字的时候,也是念的外号。譬如杜老憨,大名杜震宇,喊出去估计连他自己也忘了原来这是自己的名字。

抽到留下的,不免叹息。在他们看来,不背井离乡固然好。但看看外面的世界,岂不是更有趣?没有任何人愿意一辈子都在一个地方窝着,只不过以前一直都被固定在土地上。

一个村子,也就五百多户人,不大一会儿,就念完了。

这两年,巫县的教育水平,早就上去,几乎每一个村民都认字。

“你到哪儿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