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四章 一线生机(2 / 2)
至于说真人,那就更是没谱儿的事儿,早多少年就没有出现过了。
真人一词,最早出于《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第一篇》,“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后来道家称存养本性或修真得道的人,亦泛称成仙之人。
《庄子·大宗师》则说,“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其出不欣,其入不距;翛然而往,翛然而来而已矣。”
《淮南子·本经训》则说,“莫死莫生,莫虚莫盈,是谓真人。”
宋后无真人,这是一个事实,因为真的就再也没有了道成仙之人,这个真人二字,自然也就无从谈起。
“纵观华夏数千年的历史,本土的宗教也就只有这么一个道教,道教兴衰,是跟国运捆在一起的。”林萧说道。
最初并无道教,而只有道门,这是一个松散的结构,甚至神仙们也都是各自为政,手里有枪就是王,华夏的本土神灵众多,都是谁都不鸟谁的,并没有天帝,也没有天庭。
夏商周三代,也都各有自己的一套神道理论,各自祭祀自己的神。
后来秦、汉两代,儒学开始盛行,祭祀天地也是按照儒生们的办法来操作的。
后来到了东汉明帝的时候,金人入梦,所以就遣使西域拜求佛法,请回了印度二高僧迦叶摩腾、竺法兰以白马驮载佛经、佛像抵洛。
从此之后,佛教就开始盛行于中土之中。
原本分散无组织的华夏本土神灵们,在组织严密结构完整的佛教面前,根本就不是对手,所以穷极思变之下,为了和佛教对抗,这才有了道教的出现。
然而这般,本土的神道再是一变,道佛相争气运消长,导致了南北朝数百年的纷纭乱世,华夏苍生饱受苦难。
隋唐之后,天下一统,而道佛两教始终相争不绝。
但是总体而言,道教始终占据着国家意识形态层面的优势。
北宋末年,道教再次一变,开始本土神道最后的变化,渐渐的形成了后世人们所耳熟能详的格局。
蒙元入侵,华夏陷入最黑暗的百年历史,道教也支离破碎,有的道统断绝,有的则北上成立了全真派,成了蒙元的护国教派。
明太祖朱元璋虽然复兴了汉室,虽然有心要将社会习俗、衣冠礼仪各个方面都恢复为唐宋制度,却因为蒙元统治百年的割裂,不得为之。
至于说明之后,道教就从国家的意识形态层面,给彻底剥落出来。
后来的道教不过只是一个苟延残喘的过程罢了,没有意识形态层面的作用,再不能为国祈福,就是去了本源的作用。
从此道门就沦为个人修炼的神秘学范畴,从一门显学变成了一门神秘学了。
在唐宋时候,士大夫们参与斋醮,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可是到了明清之后,如果敢参与其中,那就要犯朝廷的忌讳了,是有很大可能会掉脑袋的。
归根究底,华夏千年来的衰落,跟这笼罩了整个太阳系的十二天都弥天混沌大阵的存在,是分不开的。
这是这个大阵压制了华夏道门修士的成就,久久没有人能够成功飞升,自然削弱了整个华夏的气运本源。
“那么,你觉得妮雅说的办法,是否有用呢?”韩雅停了半晌,终于有些好奇地问道。
虽然说林萧能够找出这个十二天都弥天混沌大阵的阵眼所在,但是因为两个阵眼之间的距离可能会非常遥远,以他的力量根本就无法破阵。
但是克洛星人妮雅则表示,她的飞船在不久之后,或者能够恢复正常,只要能够顺利穿越大气层,回到太空之中,就有办法穿越虫洞,直接到达另外一只阵眼所在的位置。
当然了,这里存在两个问题,第一是林萧要能够准确地推算出另外一只阵眼的位置,第二则是他有办法将妮雅的飞船给送入太空。
无论是哪一个问题,都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够解决的。正因为如此,韩雅才会对这个事情比较担心。“不管怎么说,这都是恢复我们华夏气运的唯一方法。”林萧沉思了一阵子之后,才坚定地说道,“纵然是只有一线生机,我们也需要努力去实现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