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4.第974章 帝位之争,咎由自取(1 / 2)

加入书签

天色微亮,充满雾气,雁城及宋军大营上空,却早已盘旋猛禽,游走在山林中的狼虫虎豹,也离开山林,来到此地觅食。

战斗结束,空气中,血腥味浓郁,弥漫四周,极其呛鼻。

雁城内,按照赵鸿儒吩咐,燕军在快速清理战场。

昨夜激战,除少数宋军被生擒外,岳震川,吴萧允率领的七万多宋军,几乎全军覆灭,连吴萧允三名中郎将,在激战中,也战死沙场。

另外,赵俊派亲信,前往葬马坡,向侯铭封汇报,大军不必在葬马坡布防,阻击宋军。

反而,按照皇上吩咐,侯铭封军团,必须快速北上,向宋国腹地进攻,响应进攻宋国的皇上。

宋军大营方向,除韩军山,赵彦浦仓皇率领两万宋军,惊慌逃离外。

将近八万宋军,要么战死,要么被燕军俘获,随军转移的军械粮食,攻城器械,尽落燕军手中。

军营内,宋军尸体铺满地面,无数被焚毁的帐篷,好像被剔去肉的骨架,仅剩光秃秃,炭黑色木架。

清晨时,鞠文泰已吩咐骑兵,把所有军械粮草,攻城器械运送雁城。

这些军械粮草,将保证自南方匆匆归来,不曾携带粮草的燕军,在收复失地,进攻宋国,没有后顾之忧。

攻城器械则全留给铁甲步兵,利用宋国制造攻城器械,以牙还牙,猛攻宋军。

正午时,燕军彻底清扫完战场,宋军尸体,付之一炬。

燕军尸体,寻找风水宝地掩埋,灵牌暂时寄存雁城。

黄昏时,侯铭封,令狐藏,卓远率领十万燕骑,出现雁城东方。

为未定主力军团自南方归来,侯铭封派卓远率领百骑,前往雁城下,与赵鸿儒相见后,卓远派骑兵向侯铭封汇报。

骑兵驻扎雁城东方,侯铭封,令狐藏抵达雁城,与赵鸿儒,赵俊,鞠文泰谋面。

在破烂不堪府衙内,诸将汇聚,侯铭封率先在人群中,寻找到古越,雷战虎踪迹,无言语表。

大军撤离前,他若晓得主力军团回援,绝不会留下古越,雷战虎率三万军队,留守雁城布防。

古越臂膀绑着绷带,伤势不轻,精神却极好。雷战虎左臂受伤,亦缠着绷带。

他们与侯铭封相遇,没有丁点责怪念头。

战场局势,变化多端,当时,前往葬马坡布防,战术上,为最好选择。

众将没有寒暄多时,赵鸿儒率先开口,向侯铭封道:“候将军,皇上与冯将军,前往开封前,要求我等化解雁城困境后,兵分三路,猛攻宋国。

候将军你率领帐下十万骑兵,更需要猛攻宋国腹地,接应皇上。”

“宋军遭遇重创,雁城危机化解,燕宋边境,短期内,没有宋军牵制燕军,恰是反攻大好机会!”侯铭封颔首,认同林枫安排,很快询问:“赵将军,何人收复庐江四郡,皇上率军前往南方,是否有危险?”

“候将军,收复庐江四郡,进攻宋国北方,这些事儿,我会亲自领兵完成。至于皇上安危,定然无忧,明面有冯将军率领的五万铁骑。暗中,曹将军,罗将军,率领五万刀锋狂兵,乔装打扮,急速向开封而去。”鞠文泰帮助侯铭封解释。

清楚皇上题图,确定皇上安危无碍后,侯铭封点点头,道:“大军在雁城休息一宿,明日清晨,各奔东西,收复失地,进攻宋国。”

………………….

开封城,宋国皇都。

林疏影鼓励大宋百姓从商,开封城中,商铺林立,财阀众多,富饶程度,超过各诸侯国皇都。

甚至曾经有宋国商人胯下海口,集聚开封城中所有商会,财阀金钱,甚至超过当时的晋国财富。

毫不客气说,开封城内,变得金银,富得流油。

皇宫中,宋起在御书房内,与群臣商议怎样游说蒙阔,李牧,简烨,柳灼崖等手握重兵,或者善谋善断的臣子。

尽管成功把林疏影囚禁皇宫中,但是,宋国朝堂,各郡中,依旧有许多效忠林疏影的势力。

尤其手握重兵,驻守北方,迟迟不归的蒙阔,及开封城郊南大营中,统帅二十万骑兵的李牧,他们迟迟不承认宋起皇上身份。

当前,蒙阔与李牧暗通书信,商议怎样解救林疏影。

假若不是考虑林疏影安全,蒙阔,李牧,早率军杀进开封勤王。

让宋起寝食难安的是,李牧率领的二十万骑兵,这些骑兵全效忠林疏影,为震慑对方,提防对方突然杀进开封,宋起不得不把他掌控机械军留在北大营。

此举有效震慑李牧,及帐下骑兵。

然而,宋军征战,急需趁燕军主力未归,大肆攻城略地。

蒙阔率军不归,李牧时刻有攻克开封迹象,北大营机械军无法出征,不少郡守拒绝执行他的皇命。

毫不客气说,每过一天,燕宋之间,大宋优势就会减少几分。

来自宋国内外,对他的威胁,也会增添几分。

御书房中沉默稍许,一名宋起亲信道:“皇上,蒙阔死忠林疏影,毋庸置疑,很难游说对方。微臣到觉得,何不自李牧身上突破。”

闻声,宋起摇摇头,当机立断否定:“李大人,此计不行。

当初,李牧遭燕军蓝玉军团追击,帐下虎贲军全被蓝羽军团斩杀,连李牧也身受重伤,至今,唯有在轮椅中度日。

林疏影亲自率军自燕军手中救下李牧,让他训练铁骑。他绝对不会轻易背叛林疏影。”

假若能够轻松游说,让李牧率军为自己效力,宋起早派人行动了。

可惜,他没有游说的李牧的方法,所以,解决李牧之事,与蒙阔一样,非常棘手。

“皇上,林疏影对李牧有救命之恩,知遇之恩。赵国君王同样对李牧有知遇之恩,还有托孤之恩,赵国衰落,李牧照样反水,率军投靠宋国。”李大人获悉宋起担心后,笑道:“李牧投靠大宋,专注练兵,只为给当初被蓝羽军团歼灭的虎贲军复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