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牺牲与安分(2 / 2)

加入书签

这个计策就是荀彧给荀攸说的那个。

寿春表面上看似平静,可朝中大臣与世家都是不老实的。危险和机会共存,要是用一分的危险,换取十分的利益,没有一个人会放弃的。

但荀彧更是洞察人心。人在追求利益的时候,会十分的自私,一旦意识到有巨大的危险,或者是伤害到自己的性命,人是会退缩,暂时观望的。

而这个暂时的观望就是荀彧想要的。寿春的安稳最为重要,多一分时间就是多一分机会。荀彧就是让荀攸用杀戮来威吓所有人。

而现在看来,荀彧的计策是有效的。

荀攸自己也是智者,可对比起来,荀攸还是不如荀彧。

荀攸感觉自己需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要不然每次都不如荀彧,年纪都那么大了,实在有点丢人。

接下来,荀攸开始笑呵呵地和宾客一起把酒言欢,热情洋溢。

在场的宾客都是强颜欢笑,一个个用着职业的微笑来对付荀攸。他们相信只要自己这边露出半点为难或者异常,荀攸就会用任何可以想到的理由将他们拖出去,和陈恢、王步、何坦三人是同个下场了。

这次的寿宴看起来宾主相欢,实际上各自是什么心情,就只有自己清楚。

寿宴整整进行了两个时辰,荀攸感觉差不多了就开始送客了。

前来贺寿的宾客没有一个愿意在这里久留的,一个个巴不得早点离开这个杀戮之地。

陈恢、王步、何坦的人头已经被挂在了城门口了。在董承他们在荀攸府邸的这段时间,曹军士兵已经把告示粘贴在寿春城每一个角落。

寿春但凡懂点字的都知道了,董承做主,将陈恢、王步、何坦三人抄家斩首,而罪名就是通敌卖国。

很多人都想不通董承为何会这么做。但是董承是国舅,背后是刘协,是人人都知道的。一想到这一点,很多人都认为陈恢、王步、何坦是死有余辜的。

有这样飞快的传播速度,也是有荀攸的功劳。是荀攸特意安排曹军在寿春拼命宣传的。

这样一来,董承就是主张杀死陈恢、王步、何坦的凶手。这三人的家人都把董承给恨死了。

董承算是无辜受罪了。

影响最大的还是朝中大臣和世家家主。这些人在最近这段时间都不安分,暗地里有着各自的谋划。如今陈恢、王步、何坦被杀,那么他们这些身上有屎的人如果被发现的话,也是这样的一个下场。

加上陈恢、王步、何坦是被自己的心腹给出卖的,这就是导致了很多朝中大臣和世家家主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自己所有的心腹都召集过来,一个个试探其忠心程度。一旦发现有可疑之处,他们就直接秘密处理掉了。相对于自己的身家性命,心腹的小命那根本就不是一个事。

处理了不安全的因素之后,朝中大臣和世家家主都决定这段时间要老实一点,所有的动作都暂停,等看看情况再说。

受到影响最大的当属董承和司马朗两人。

董承的计策是需要世家和大臣来配合的,如今大臣和世家都选择观望,董承这边想要继续实施计划都没有办法了。

而司马朗本来是打算借用董承来算计刘协的,董承都被迫暂停计划,司马朗也不得不同样暂停计划了。

两人都是很无奈。

百姓们可是不知道寿春城很多角落都在发生着这样的事,他们过着自己的小日子,当权者和既得利益者的斗争和他们是无关的。没有权利斗争的普通百姓,反倒是最幸福的人。

消息最后也是传到了刘玉的耳中。

刘玉一听是荀攸的计策,盘算之后,很是佩服啊。

“这个荀攸很和朕的口味。要是朕在他那个位置上,也是会用这样的手段。人才啊。要是能够到朕麾下就好了。”刘玉对于荀攸的渴望更加深了。

“听说荀彧比荀攸更加厉害。啧啧,荀家真是有福气啊。一下子出了那么多的顶尖人才。”刘玉心中默念道。

不过荀攸在寿春如何实施计策,在刘玉看来都对他的计划没有多大的影响。

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之后,荀攸再次来到了荀彧的府邸。

两人再次碰头。

“还是叔父你厉害,只是一策,就将整个寿春的暗流都给稳住了。”荀攸大大的夸赞了荀彧一番。

荀彧摇头说道:“这是暂时的。治标不治本。丞相一天没有战胜刘军,寿春城中的这些人就一天无法安稳下来。”

“是啊!主公驻守在汝阴城与黄汉升对峙。此战或许会是决定我军存亡的关键。”荀攸看得很清楚。

荀彧没有说话。

其实荀彧对于曹操拼死抵抗刘军,心中有那么一点点的反感。神武朝廷和寿春朝廷,两者之间必然有一个会失败。无论哪一个胜出,都是代表着大汉。别看荀彧是曹操的属下,可他的内心还是忠于大汉的。

曹操竭尽全力对抗刘军,在荀彧看来是一个不是很明智的选择。荀彧内心深处是希望曹操投降刘玉的,以曹操和刘玉之间的关系,曹操绝对会是有着不错的待遇。

如今两军在豫州大战,最后受苦的百姓。损失的还是大汉的实力。

曹操真是看透了荀彧这一点,所以才会让荀攸镇守寿春。

荀彧理解曹操的用意,他在荀攸镇守寿春的时候,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呆在自己的府邸之中。

荀攸默默地看着荀彧,开口问道:“叔父,你还是坚持你心中的那个信念么?”

作为同族之人,荀攸早就知道荀彧的想法。

荀彧看向了远方,悠然地说道:“无论胜败如何,最后还不是大汉统一天下?”

荀攸明白了荀彧的意思,没有任何的言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