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反冲锋(1 / 2)

加入书签

看到出击信号之后,第一骑兵协副将卜宁跨上战马,挥舞着手中三眼铳道:“鞑子自称金人不过万,过万则天下无敌。

兄弟们,年初我们在顺庆城下虽然大败鞑子铁骑,但鞑子认为那是丘陵地带,还固执的认为自己乃陆战之王。

今天我们就要拉出来,与对方决一高低,让他们看看,即便在平地上,到底那个是孬种,到底是那个最先吓得屁股尿流。”

众人一听哈哈大笑不已,大家纷纷跨上战马,在行军过程中逐步形成前后六排骑兵阵形。

看到义勇军骑兵杀到,马喇希、哈宁葛等人纷纷舍弃正在围攻的两翼义勇军步兵,重新整装阵形,准备迎向义勇军骑兵。

与过去方阵不同,空心阵常常以一营步兵为单位形成一个小型方阵,经过一番厮杀,鞑子铁骑早已经深入方阵中间,有的更在数个步兵方阵中间,要想撤出战场本来就颇为不容易。

杨秉义、景可勤等人当然知道现在正值决战关头,断不可令鞑子铁骑重新集结,若是那样,将是骑兵协的噩梦。

看到鞑子骑兵想要退却,大家在火炮、鸟铳掩护下,纷纷杀出,拼死阻挡鞑子铁骑集结。

战事最激烈的时候,有的步兵更是挺着装上铳刺的鸟铳,与对方战在一起。

骑兵优势在于快速机动,从集结到两军交战,前后不过半柱香功夫,马喇希所能集结的骑兵不到千余人,但大家各自为战,根本没有形成什么阵形。

但鞑子铁骑南征北战数十年,不愧一支劲旅,看到骑兵协杀近,大家不顾人数劣势纷纷打马冲来。

马喇希带队冲锋在最前,边冲锋边高声叮嘱左右,让大家小心明军的三眼铳。

与满蒙八旗相比,明军骑射较差,明军骑兵最大威力莫过于三眼铳,过去常常百步开外就点燃火绳,在四五十步开外就放铳。

这次完全不一样,一路冲杀过来,对方根本没有点燃火绳的意思,也没有远距离放铳。

就在大家兴高采烈认为明军骑士丧失往日看家本事,就在大家纷纷取下弓箭准备射箭之际,二十步开外,远远的看见义勇军将士举起一个类似三眼铳的东西。

三眼铳,明朝发明的一种马枪,有三个枪管固定一个在一个枪托下面,作战前三个枪管装满火药铅子,通过火折子点燃外面的火药,近距离杀伤敌人。

由于操作方便,再加上可以连续射击(三个枪管),三眼铳一经问世就成为明末神兵利器。

当年明朝辽东总兵李成梁凭借手下三千装备三眼铳的关宁铁骑纵横辽东三十余年,杀伤满蒙鞑子无数。

但与同时代火绳枪一样,三眼铳也有诸多弱点,如发射威力较弱,需要火折子点火,在潮湿天气、在大风天气不易发射,发射速度较慢等。

为弥补双方骑兵差距,杨麟将三眼铳进行改良,结合三眼铳、迅雷铳特点,制作一种名唤迅雷马枪的火铳。

迅雷马枪长约60厘米,尾部装有三个子铳,可以手动转动,扣动铳尾的扳机装有燧石的龙门落下点燃火药发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