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命硬得被雷劈(1 / 2)

加入书签

楔子

堂庭山,高耸入云十万丈,位于洪荒大陆正中心,有八龙拱卫,是大陆的神圣禁土。其山顶赤瑶峰直入高天,登之可览大陆全貌。

此刻的赤瑶峰畔,有一须发苍苍,身披麻衣的老者盘坐在山巅。在他身前散落三枚扁平的石子,细看之下会发现,那石子的两面都刻有相对的阴阳符号,似是某种特殊器具。

那老者闭目凝神良久后,默然睁开了双眼,眸开的瞬间,一道精光划破了苍穹!

老者一脸肃穆,直视着苍天,口中念叨的是古老的“天问卜咒”。

“问天,现可为乎?”

问罢,老者抬手向身前拂过,地上的三枚扁平石子全部立起,飞速转动了起来,待那石子力竭躺落,竟是三阳向上!

老者不动声色,又是一掌拂下。

石子飞起转动,再跌落,依旧三阳向上!

如此这般,老者衣袖挥动了六次,次次均是三阳显现。

老者终于动容,面带欣慰。

六根老阳爻,组成了乾卦。

乾为天,元亨利贞。

元为善,亨为通,利为义,贞为正。合在一起,便是:此事大善、大正、大义,利于坚持!

然而这不是简单的乾卦,其六爻都是老阳,要领会老阳的意思,需悟通这样一句话:太极生两仪,两仪常变换。

两仪即阴阳,阴阳是常变换的!何时变换?便是阳老变阴,阴老换阳!

六根老阳爻的出现,是为卦动生变,寓意即刻行动,谋事者需即时实施计划,过时则废!

而但凡出现有爻动之卦,均会产生变卦。

此乾卦六爻全动,阳转阴,便形成了另一卦:六爻皆阴的坤卦!

坤为地,厚德载物!

所占之事,发展到最后,会是一件莫大功德!

老者心下了然,轻道一声:“现可为矣!”

说罢,老者抬掌于胸前抱圆,双掌之上阴阳二气流转,蔓延于掌间,形成太极。

在太极形成的那一刻,整座堂庭山蓦地一抖,八条龙脉苏醒,玄黄之气从龙口喷涌而出,汇聚于老者掌间。

老者轻念一句:“沧海桑田,咫尺天涯!”

这是时、空二咒本义!

老者念罢,双掌缓缓推出,一道时空之门随之洞开……

-------------------------------------------------------

录押其人,年方十七,却是个孤儿。五岁开始流浪,八岁跟随一个江湖老把式学了各式旁门左道,行走江湖四处卖艺。

他还记得老把式当年收留他时紧紧皱起的脸庞,就像一朵枯萎的老菊花。

在他十五岁那年,老把式撒手人寰。

虽然录押经常感慨老把式毁了自己美好的童年,不过他到底还是对老把式心存感激的。若不是老把式当年收留,他现在还不知衣衫褴褛地睡在哪个桥洞里呢!更何况老把式无后,一直视他如己出。

因而每年清明时节,录押都会想尽办法,弄来一壶好酒,到老把式坟前祭奠一番。

眼瞅着清明将至,录押摸了摸干瘪的口袋,心下叹息:酒钱何处着落?

他摇晃着脑袋扛起墙角的一支白布幡旗,左手拎起一个旧木箱,右手拿着个小板凳,大踏步出了门。今日是潮阳街庙会的日子,录押惦记了许久的生财日。

一阵风吹来,将那皱起的幡旗吹得微微张开。白布上写着六个大字:知前世,晓来生。

这就是录押混迹江湖的技艺之一:算卦!说是之一,却也不是抬举他,因为那白布背面依旧有字:妙药回春,勇猛精进!

日上三竿,潮阳街心处,此时已是人声鼎沸。各类地摊五花八门,从潮阳街头一直摆到了街尾。

录押在街心附近寻了块空地,放下小板凳,摆好小木箱,再从怀里掏出张画有太极八卦图样的帆布铺于箱子上,又把招牌幡旗往地上一插,小小摊位就搭建完成了。

录押端坐于摊前,右肘撑在膝上,手抵下巴,太公钓鱼,静候愿者。

然而过了许久,也不见生意上门,他眼珠一转,从木箱中翻出笔来在幡旗上写到:莫欺年纪小,万事难不倒!

还别说,录押坐下没多会儿,就见一年纪约莫三十五六岁,留着一对八字胡的男子,缩头缩脑地来到了摊位前。

录押连忙打起十八分精神:“这位老板,不知您是求签还是问药?”

那八字胡男倒也不含糊,上下打量录押道:“就你这么大年纪,也出来摆卦卖药?”

录押早有对策:“先生若是不信,尽可坐下一试,不准、不灵不要钱!”

八字胡听罢来了兴趣,压下心中怀疑,蹲在了录押摊位前:“那就先求个签吧!”

“好嘞!”录押嘴里答应着,眼神却在刚刚八字胡蹲下时瞟到了他衣领间挂在脖子上的金项链,他心中瞬间乐开了花:大鱼来了!

录押拿出个竹筒,塞进去一大把竹签后,交于八字胡,让他摇签。望着八字胡专心摇签的样子,录押眼神闪亮,心思迅速转动。

“啪”一支竹签掉了下来,录押迅速拈起,装模作样的看了一番后,道:“老板自立家计,财运不错。早年困窘,中年运至,福禄自来,可是……”

录押摸着嘴,倒不是有意卖关子,而是在思量着后面的说辞合不合适。

八字胡听完这些一怔,迫不及待道:“小师傅说下去,说下去!”

“老板中年时有明月被云侵之象,似有所扰,晚年却又如枯木逢春,子孙慈孝,景象祥和。这正是一波三叠之命啊!”

八字胡瞬间就变色了:这小先生貌似真有点本事啊!

盯着八字胡明显变化了的神色,录押眯缝起眼来故意问道:“不知准是不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