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7章 象棋文化的传播(2 / 2)

加入书签

值得指出的是,南宋时的棋待诏沈姑姑出入宫廷,陪孝宗皇帝等下象棋,教宫娥学象棋,是当时女子象棋手中的杰出代表。在南宋10名象棋待诏中,沈姑姑是唯一的女性,也是历史上最早任棋待诏的女子棋手。古代女子下象棋,能够达到这样高的技术等级和棋艺水平,实在是绝无仅有的了。

尤其应当指出的是,女子象棋活动在明代有新的发展。在《金瓶梅词话》这部明代著名的古典小说中,有许多回描写西门庆的妻妾奴婢、侍女歌妓下象棋和玩双陆的故事情景。虽说小说本身写的是南宋的故事,但它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在作者本身所处的明代,象棋已经成为某些女子家庭生活的一个内容。

清代时,女子下象棋不但被写入小说中,而且还被写入某些弹词之中。最著名的莫过于木鱼书第九才子书《二荷花史》。木鱼书是广东的地方弹词,在晚明时已开始流行,至清中叶蔚成大观。《二荷花史》是一部用广州话创作的通俗文学名著。它写羊城才子白莲,虽穷愁潦倒,但风流倜傥,欲自择佳偶。一日他男扮女装外出访艳,化名卖珠姑娘探芳,避雨“艳斋”,突然听到“将将”的声音,透过帘子内望,原来是名妓红香和紫玉正在闲对象棋。以下是《二荷花史》中的一段词:

举步即时返去睇,只见棋中车马正匆忙。

士卒纷纷来又往,棋子敲残有几双。

着来急是交关处,探芳其时到身旁。

紫玉举头忙便问:阿姐谁家女娇娘?

语完遂又将棋着,呖呖声飞杂雨长。

正系迷来已见入当局,袖手谁知笑在旁?

红香着到将输处,一婢盛来晚膳香。

乘机佢(即渠)就忙抹乱,开声时便说言章。

由于夜雨连绵,白莲不得不留宿青楼,在雅致的房内搭床歇脚。晚妆已罢,红香颇觉无聊,又邀紫玉下象棋。两名妓以夜雨敲棋为题赋诗。

紫玉的诗文是:

底事黄昏最系情,玉棋和雨响春声。

只今笑杀浑差着,一局能输十五城。

红香的诗文是:

闲呼迷局耐芳情,打破春愁似有声。

散作啼花千点雨,飞飞如满石羊城。

两名妓因知探芳亦解诗章,乃齐声邀请她也做一首,白莲不得已吟道:

怪他同局不同情,乱雨敲棋各一声。

虽是相思围未解,好凭车马破愁城。

当时的才子白莲年方17岁,不但诗画俱佳,出口成章,而且东粤围棋第一,精于音律与弹琴。从“正系迷来已见入当局,袖手谁知笑在旁”一句看,他对象棋也很在行。名妓对局,才子唱和,作者是将其当作风流韵事加以渲染的。但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当时青楼女子闲时迷恋象棋的情景。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而象棋文化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特殊组成部分,其特殊性在于它既是国粹,又是艺术,更是一种趣味盎然的开智健体的体育运动。“棋子虽小,品格高尚”,这是古人对棋文化的评价。陈毅元帅曾以此语号召大众习棋。

如何解读棋子的高尚品格呢?我们以为有六:

第一,平等性。棋子十六对,弈棋者不分贫富贵贱,平等参与,判别胜负一视同仁,优胜劣汰,没有特权与特殊。

第二,平民性。一张棋盘,32个棋子,制作可因陋就简,随身携带,即使在荒山僻野,只要有对手便可席地而坐,开坪对弈。正因为象棋活动具有广泛的平民性的品格,所以数千年来备受人民特别是劳动人民的喜爱。不仅如此,棋子走法很多,变化无穷,不论弈者、旁观者都会全神贯注,既可开智健体,又能忘却烦恼、疲劳或病痛,有益身心健康。是一种带娱乐性的,人人都能参与的体育运动。

第三,整体性。整体性是系统论的基本原理,它像一根红线贯彻下棋的全过程。32个棋子组成一盘棋,各个棋子的进攻、防御、退却都有一定套路,他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局部必须服从、服务于全局。我们常说的“全国一盘棋”“弃卒保车,舍车保帅”等等,皆是象棋整体性原则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第四,辩证性。辩证思维是象棋文化的根基,棋局中的战略与战术、全局与局部、全程与阶段,通过棋子实战,处处可见辩证法的光芒。比如,一局棋分为开局、中局、残局三个阶段。开局不好必然影响到中局受压,以至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到残局就难免陷入招架防守了。开局称为战略的开端,残局则是战略的结尾,是决战阶段,也是更为重要的阶段,三个阶段的整体布局是战略,各个阶段的棋子博弈是战术,战略决定并指挥战术,战术则体现并服务于战略,两者相辅相成,步步为营,胸有成竹,展现出千姿百态的智力竞技画面,这就是象棋的艺术。

第五,前瞻性。高明的棋手要战胜对方,不仅需要缜密的布局,而且要有高瞻远瞩的本领,每着一步棋,要多想未来的变化,要多算几步棋子的走法,对棋局变化要有预见性,做到料事如神,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第六,严谨性。严谨是象棋规律的内在要求,也是棋手的必备素质。弈者不论布局、落子,若要在博弈中取胜,一步也离不开严谨。由于棋类活动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纵横驰骋,瞬息万变,而每一盘棋的博弈又呈现出多样性。棋手棋艺高低在于他的战略与战术,即构思和落子上要求弈者以严谨为前提,不下废棋,开动脑筋,深思熟虑,瞻前顾后,抓住有利时机狠、准下子方能取胜。俗语“一着不慎,满盘皆输”,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