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七章 掩耳盗铃(1 / 2)

加入书签

中午之前,朱高煦一直呆在柔仪殿,没出门半步。其间,他也没再见到安南国王后陈氏。

整个上午朱高煦都在看近期的奏章,但大多奏章、他并没有批阅,而是转交给内阁处理;饶是如此,也花费了半天的时间。

还有另一本外藩使臣的奏章,让朱高煦重视。日|本国遣使送来的报丧文书,署名是“日本国世子源义持”,内容是奏报他的父亲源义满辞世的消息。

源义满(足利义满)曾接受大明建文帝册封“日|本国王”,通过朝贡的方式,对大明进行勘合贸易。

(所谓勘合贸易,朱高煦理解为一种带有政|治色彩的官方贸易。便是日|本国遣使与商人到京师朝贡,朝廷再恩赐商人需要的货物,并发放执照签证;持有签证的曰本商人进口货物,被日|本国政府承认合法。但是周期很长,日|本国对明朝勘合贸易,规定周期为十年。)

因为两国来往较少,所以朝廷公文对日|本国的记录,远远比不上朝鲜国那么详细。

不过幸好朱高煦登基之后很勤快。他虽然不是以皇储身份继位,但找出了很多以前的文书卷宗来温习,特别对外国的记录很感兴趣。所以对曰本国,朱高煦也有一些大概了解……

曰本国与大明的关系,在洪武年间比较差。当时曰本正处于南北朝内|战的阶段,而南朝前期占据很大优势;因此明朝庭默认南朝的首领“怀良亲王”、为曰本国实际统治者。

太祖主动与怀良来往,希望曰本国政府能取缔海盗倭寇。但是怀良杀死明朝使臣、对倭寇之事也不管。加上明朝庭单方面认为,曰本国使臣掺和了胡惟庸谋逆案。太祖大为光火,一度威胁要征伐曰本国。

但最后可能明朝考虑海路太远,加上元军征伐曰本国失败的前车之鉴,两国终未发生战争。但关系中断。

洪武末期,曰本国的北朝势力首领、源义满攻灭南朝,开始逐步统一曰本国。明朝庭的信息有滞后,仍然以为南朝“怀良”是统治者,所以认为自称“曰本征夷将军源义满”的人级别不够,没资格与大明通使,所以拒绝了源义满的朝贡请求。

建文年间,明朝庭终于大概搞清楚了状况。建文朝廷的大臣们明白了,原来甚么将军才是曰本国的当权者!于是皇帝册封源义满(足利义满)为曰本国王,再次要求曰本国打击海盗、取缔倭寇。

但随后大明发生了“靖难之役”,两国交往的文书也找不到了。这段时间的曰本邦交,朱高煦便不甚了解了。

永乐初,明日两国重新建立关系,源义满对永乐皇帝的态度、比怀良更加恭顺,依照明朝庭的请求,发兵讨伐了倭寇。两国开始勘合贸易。

随后大明再度爆发内|战,即朱高煦起兵的“伐罪之役”;两国关系再度中断。等朱高煦登基时,这个比较仰慕倾向大明的源义满,却死掉了。

朱高煦与曰本国的第一次联系,便是这封告丧的文书。

他问侯显:“这个源义持自称世子,应该就是日|本国的新任幕府将军?”

侯显显然不太清楚曰本国的状况,宦官们似乎主要关注西洋。侯显躬身道:“皇爷恕罪,奴婢不甚清楚。”

朱高煦也没责怪,用朱笔亲自批复:着胡濙接待曰本国使臣,七日内安排下马宴。

所谓下马宴,就是接风洗尘的欢迎宴会;等外国人走的时候,还会有上马宴,也就是送别的宴会。哲学家孔子的教诲“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世人耳熟能详,因此不管是敌人还是盟友、只要遣使来,大明朝廷都会款待。

大明朝还讲究等级礼仪,除非是外国国王亲自来京师,否则皇帝不会出面招待,只能让大臣出面。之前朱高煦接见安南国使节时,都是在不正规的场合;正式接待和赐宴,是大臣们在办。

朱高煦又道:“司礼监推举一个内官报上来,等曰本国使者回国时,朕要有一队使团去曰本国,更多地了解当地的情况。”

侯显忙鞠躬道:“奴婢遵旨。”

朱高煦在柔仪殿吃过午饭,休息了一会儿。下午主要复习之前几个月的政务。

及至旁晚,正如宫中很多人都已经看明白了的习惯,朱高煦照顺序,去了贵妃妙锦的宫里。贵妃宫、位于乾清宫坤宁宫区域的西边,又叫西一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