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9章 大宋真封建(2 / 2)
“不能行郡县,”童贯也连连摇头,“至少不能马上行郡县,武好古能搞个安南府是因为他只占一小块地皮。修几个城堡,布署几千精兵,怎么都守得住。
咱们干脆也学周国的办法,在安邦口建一个州军,其他地方还是封个新的交趾国。”
大周共和国果然是个好老师!
“安邦口建个安邦军吧!”蔡京捋着胡子道,“交趾那边应该也有不少良田吧?就分一点给有功将士如何?”
“分田?”苏迟看着蔡京,“太师,您要把有功将士封在交趾?封他们做什么?”
蔡京摸着花白的大胡子,皱眉道:“随便封什么都行,只要他们肯替国家永镇交趾。”
交趾是个麻烦,有功将士在蔡京看来同样是麻烦。让他们都回开封府的话,至少好几千人啊!怎么安排?得发多少顶官帽子出去?这些家伙可都是新党!上去以后,都是苏迟的羽翼。
而且蔡京也研究过武学学宫的课本——大多数他老人家是看不懂的!
蔡京蔡太师那么大的学问,大字写得那么好,居然连人家的课本都看不大懂,这说明什么?说明学问不如人家啊!
你堂堂太师,学问不如武学学宫的学生,你这个还怎么以文御武?进士的优越感都快没了,还御个屁啊……可别以为学问和权位完全没关系,由于宋朝这么多年的洗脑,学而优则仕已经深入人心,考出来的官甚至比一刀一枪在战场上搏出来的官都过硬。
而现在,人家武学学宫也得考啊!
而且人家是文武全才,涉猎极广。基本上进士官懂得,人家也懂——儒学人家也精,文章人家也能写,诗词也会做,绘画也能来。文人会的,他们都会!自然、算学、地理、武艺、军学、营造,甚至经营之道,他们样样精通。
比学问,他们比进士只多不少,进士不过是精通儒学和做文章,知识面不能和他们相比,而且所精通的事情也不实用。
进士能写的文章,人家军学生一样能写,最多就是没有那种让人酣畅淋漓的功力,但是条理分明,文字简练还是可以做到的。其实也能应付寻常的公文了。
而军学生能做的事情,进士老爷们可就做不了啦!
所以现在的新式武官和进士文官之间,出现了互相鄙视的情况。
有了大学问的军官,才不买进士的账呢!
而且他们也不怕文官的雷霆手段……现在可不是“一进途”了,大周、河西、昭义军、河东军、府麟军、南洋军、天竺军,处处都在招揽文武全才的壮士。
大宋的文官要是敢来横的,手底下的新军官都跑了怎么办?
所以蔡京思来想去,就琢磨出这么一个祸水外引的招儿……把新武官当中的刺儿头赶去新的交趾封国。让他们去当交趾国的世卿大夫。
“封什么都行?”苏迟望着蔡京,“太师的意思是……要封建交趾国?”
蔡京拈着胡须,“想来想去,也只有在交趾行真封建了!”
“真封建?”苏迟一愣,“封建还有真假?”
“怎么没有?”蔡京笑着,“封建怎么没有假的?交趾国原先的封建不就是假的?人家根本不是朝廷封的,而是自家打的江山,和朝廷有什么关系?难道朝廷不封,人家就不是一国之君了?所以这样的封建是假的,骗骗自己人罢了,人家才不当真呢。”
苏迟想了想,好像是这么个道理。封建不等于闹独立!宗主必须对封臣有相当强的约束力才行。
“太师的意思是……”
蔡京道:“这回可不能再来假的了……李氏交趾一定要除国,凡是忠于李氏的臣子一定要迁走。然后再封一位大宋的亲王去交趾为君,同时再选一批文臣武将跟随,一起去交趾为世卿大夫。这就是西周封建时的夏君夷民之法!
有了大宋的亲王和世卿大夫为骨,然后才能吸收交趾国的豪强为皮毛依附之。如此,才是真封建之法。”
苏迟知道蔡京没按什么好心思,准是想利用封建交趾的机会,把新党的年轻官员多封一些出去。
不过除了“真封建”,还能有别的办法吗?
行郡县根本不可能,朝廷也没那么多精力去管交趾的事情。而要学周国占一小块地盘也不行,因为大宋朝廷也没有周国元首执政府的管理能力,控制不了遥远的领地。
而且周国在交趾的扩张,是不会止步于安南府的。在他们站稳脚跟后,很可能会进一步对剩余的交趾土地下手。除非建立真封建的宋属交趾国,否则谁也无力遏制周国在交趾的扩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