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2 / 2)
此事一出,犹如一滴水落入沸油之中,掀起了一轮激烈的巨浪。
大夏和卞唐齐齐大怒,却拿燕洵毫无办法,大夏御史台的笔杆子们奋笔疾书,大骂燕北乃强盗出身,天生烧杀掳掠,有违圣人之道。卞唐的老学究们更是满眼喷火,满世界地叫嚣,将燕洵祖宗八代骂了个狗血淋头,并且著书立说大加鞭笞,激动得险些背过气去。
可是他们所能做的,也仅此而已。龙吟关固若金汤,燕北军悍如虎狼,现在的局势,只要他们不出来挑衅,那就要烧高香了,谁还敢上门去惹他们?
楚乔听到这个消息时不免冷笑,所谓软的怕硬的,硬的怕不要命的,就是如此吧。
诸葛玥却仍是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面对朝野上一致要开战的声音置之不理。谁都知道,大夏如今自顾不暇,几个皇子的争位之战已经到了白热化阶段,这个时候谁有时间对外开战?不过是说说罢了。他若真的点齐兵马开往雁鸣,那些老家伙怕是才会如他们奏折上所说的,血溅三尺,以死明志。
他知道消息的时候只是有些惊讶,说没想到燕洵会干这样的事。
其实何止是他,恐怕整个西蒙大陆,没有人会想到这一点吧。
毕竟,曾几何时,他以整个燕北为注、以百万军民为饵,引夏军入关,自己挥兵东下。并且又在不久之后,铲除异己,彻底摧毁了一路扶植他上台的大同行会,即便是自己老师的头,也一样斩下。
面对这样一个人,恐怕无人会想到,他会为了燕北的百姓,冒这么大的险。
就连楚乔,也没有想通这里面的关节。
不过好在唐户关的守将是大唐靖安王的义子,虽然靖安王垮台之后他及时投诚效忠,但是他手握兵权,看守着帝国的重要关卡,终究还是难以使人完全信服。此次燕洵将他除去,也不算是大唐的损失。
至于大唐丢失的那些粮草……楚乔眉心微微蹙起,再一次想起生活了多年的尚慎高原、回回雪山,还有那里纯朴的牧民和百姓。
燕洵的手段越来越厉害了,千里藏匿,行动迅猛,上万军队统一调动而不曾走漏一丝风声,出其不意,一击即中,手段之准、眼光之利、胆量之大,堪称当世第一流将才。只要有他在一日,大夏就休想踏破龙吟关,哪怕是赵彻亲自出手也没有完胜的机会,他也许能在战术、兵力、情报、武器、后勤补给等方面略胜一筹,但是若论手段的狠辣、心智的坚韧,绝对没有胜过燕洵的可能。
燕洵在战场上的可怕,就在于他能完美地利用周围所能利用的一切作为战争胜利的辅助。而他对于人心的揣摩,也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
这个世界上,能与他一较长短的,也许唯有诸葛玥了。燕洵的优势在于他的狠,诸葛玥的优势在于他的诡,这样两个人若是能有一个没有后顾之忧的战场,也许真的会创造一个战争史上的传奇。
她微微摇了摇头,虽然已经厌倦了那种生活,但是闲下来的时候,脑子还是会不由自主地想这些事,将听来的消息反复拼凑,一点点临摹大致的情况,然后推演、计算、排布,像是一个钟爱下棋的棋手,就算不再下棋,也会在脑子里想象各类棋局。
只是这一次,她不知道自己到底希望哪一边赢得这盘棋。
其实,就算她和燕洵最终不睦,她还是不希望看到他败落的吧。
所以,在获悉唐户关被他偷袭成功之后,她竟然还会有一点点窃喜,完全不顾她乃大唐秀丽王的身份。
她自嘲一笑,即便是她,也难以免俗吧。所谓的恩怨情仇,在时间的沉淀之下,只剩下一个模糊的背影和一双阴冷的黑眸,还有一只有力的手。
谁辜负谁、谁亏欠谁,真的算得清吗?
他们之间,纵然无法携手,也并不一定就要拼个你死我活。
不过,尽管凭借从卞唐抢来的粮草暂时度过寒冬,但是如今也是度日艰难。如此境况之下,年初边关并无大规模的战事,不管是燕北的东进,还是大夏的北伐,都被这场天灾拖慢了脚步。
三月初一,夏皇将北胡一带封给赵彻作为封地,虽然谁都知道赵彻是北地的领主,但是毕竟没有朝廷的明文册封,如今夏皇在这个节骨眼让赵彻统领没有遭受大灾的胡人,朝野上下顿时又是一番激烈的揣摩。
三月初七,大司马诸葛玥终于结束了他在家思过的日子,重返长老会。十七皇子赵齐也对赵彻示好,一时之间,七皇子赵彻在朝中地位水涨船高,权势日隆。赵飏则终日待在王府内,对上称病,一连两月都没有上朝理政。
然而三月十三一道从燕北传进京城的驿报,却让楚乔担忧起来。
其实主要内容也并没有什么,只是燕洵想要在边境上和大夏通商,以马匹和铁矿,换取大夏的粮食、茶叶、盐和绸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