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第320章 清冷的第一剑(1 / 2)

加入书签

暗沉的暮色下,兽潮如黑色的海洋,黑海之前站着五名魔族强者,天空里有一片更大的阴影,仿佛是这片黑色海洋的倒影。

陈长生和徐有容站在陵墓正门前的石台上,隔着数千丈的神道,看着这幕壮观而恐怖的画面,看着最前方那名小姑娘手里散发着无数无线的黑色木块,知道先前的推算是正确的,魂枢在黑矅石棺之前,魂木却在魔族的手中。

徐有容有些遗憾说道:“我自幼修道,却信奉道不可道,所谓推演,只是聊尽人事,现在看来,你我只能凭天命了。”

陈长生看着陵墓前的黑海与天空里的阴影,说道:“我相信有命运这回事,但我不相信命运可以决定所有事。”

说这句话的时候,他很认真也很平静,只有最后那个事字的尾音轻颤了一下,表明他还是有些紧张,他定了定神,继续说道:“魂木果然在魔族的手中,难怪一路来到周陵,始终没有遇到什么妖兽,只是……这些魔族明明早就可以驭使妖兽杀死我们,为什么没有这样做,反而帮我们清道?”

徐有容说道:“上次路过那片秋苇的时候说过,最大的可能就是他们需要我们帮他们指路。”

由此看来,在魔族的眼中,周陵的位置至少要远比他和她的生死更重要。魔族寻找周陵做什么?里面有什么东西是他们一定要拿到的?怎么想,都应该是黑矅石棺壁上刻着的两断刀诀,想到此节,陈长生和徐有容对视了一眼。

现在两断刀诀已然毁灭,只有把他们脑海里背诵下来的文字与图画重新组合在一起,才能让刀诀重现。

用这个来威胁魔族,以换取一条生路?他用眼神询问道。

“没用的。”徐有容看着神道下方的那个小姑娘冷漠的双眼,摇了摇头。

凤凰与孔雀,宿命的对手,两个不同种族的天才,在周园里的相遇,才引发出来其后这么多的故事。

暮峪峰顶那决然甚至可以说惨烈的一战里,无论南客展现出怎样恐怖的实力境界,她都平静以应、隐胜一线,即便最后弹琴老者加入战局,她身受重伤,坠入深渊,眼看着便要进入绝境的瞬间,却让血脉第二次觉醒,生出洁白双翼,破夜空而去。

如果不是因为要救陈长生,在这场战斗里,她是毫无疑问的胜者,只要她能够活着离开周园,然而现在的她,虽然生命暂时无虞,却依然虚弱疲惫,根本无力再战,而南客明显已经恢复如初,一如暮峪峰顶那般强大,甚至更加霸道。

应该后悔吗?应该后悔吧,她神情平静看着陈长生,什么都没有说。

陈长生不知道她在看自己,因为他这时候正盯着陵墓前方的黑色海洋。

那片黑色海洋由成千上万只妖兽组成,无数道强大而血腥的气息,冲天而起,仿佛要把草原上方的天空掀开。

兽潮里有灰蛟,有妖鹫,还有很多气息强大到他的神识无法感知的妖兽,更不要提天空后方那道恐怖的阴影。

如果四面八方草原里的妖兽开始进攻,这片黑色的海洋可以直接把这座陵墓淹没,不要说他,即便是那些聚星巅峰的强大神将,甚至可能是从圣境界的圣人都只能远避,除非周独|夫复生,谁能凭一个人的力量对抗如此恐怖的兽潮?

但不知道是因为这座陵墓残留着周独|夫的气息,还是因为那块散发着无数光线的黑木控制着的缘故,兽潮虽然有些蠢动,尤其是那些曾经被徐有容斩杀过很多同伴的灰蛟与妖鹫,不停发出凄厉地啸鸣,却始终停留在陵墓十里之外,没有再靠近一步。

黑色的海洋是一块幕布,一道艳丽的流光在上面画出。

看着这幕画面,陈长生想起数十日前那面的湖水里的难以忘记的遭遇,眼瞳微缩,握着剑柄的手下意识里紧了紧。

那道流光瞬间便越过看似漫长的神道,来到数百丈高的陵墓中间,来到陈长生和徐有容身前的空中。

美丽而灵动的光翼在昏暗的光线里轻轻扇动,光翼之间是两名仿佛连为一体的美丽女子。

她们的眉眼都生的极好看,但容颜与气质却非常不一样,甚至可以说截然相反,一者端庄,一者妩媚,一者眼波流转,风情万种仿佛花国美人,一者眼神静柔,清纯可人仿佛大家闺秀,并肩站在一起,给人视觉和心灵上的冲击力极大。

如果陈长生年龄再长些的话,或者更能体会到这种诱惑,但他现在不过十五岁,而且一心修道求长生,从来没有考虑过那些方面的事,在他的眼中,这两名女子依然还是在那面的湖水里险些杀死自己的可怕魔女。

徐有容说道:“她们就是南客的双翼,或者说双侍,一个叫画翠,一个叫凝秋。”

这是陈长生第一次知道她们的名字,微微一怔,再望向她们的目光里便多了些别的情绪。

一路与徐有容同行闲聊,他知道了这对南客双翼确实是烛阴巫部用某种方法祭造出来的灵体,有神识与自我意识,然而却要终生听奉主人的命令,生死全不在己,只要主人念头微动,她们便会灰飞烟灭,就此死去。

此时听着这两个名字,他便不喜欢。画翠?凝秋?这是最常见的婢女姓名来历,给人一种怯懦卑微,无法活的痛快的感觉。当然,他知道这名字肯定不是她们自己取的。他不喜欢的是赐她们这种名字,并且可以操她们生死的那位魔族公主殿下。

南客双侍天天服侍自家主人,哪里看不出来他眼神里的意味。

画翠便是那位腰肢极软、眼波亦柔软的妩媚美人,一双眼睛水汪汪地看着陈长生,声音软糯到了极点说道:“真是个会疼人的孩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