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顺手捡漏(1 / 2)

加入书签

欧仿的最高峰是2010年,那时,大量来自内陆、台岛的制瓷技术人员,或被邀请、或主动加入到欧洲瓷器厂,或者某些犯罪团伙特意来欧洲租赁小窑场,他们出产的“欧仿”,有着东方文化与西方技术的完美结合,真心难以鉴别。

这些人充分利用华人对文物回流的热衷心态,再通过欧洲各类不负责任的小型拍卖会,将“欧仿”光明正大的向东方销售。

沪上博物馆在2009年、湘南博物馆在2012年,香江收藏大家张鼎辰先生、台岛国史馆等等,都曾经在欧洲拍卖会上购买过“欧仿”,可见其的猖獗程度。

呵呵,那些都是未来的事情,不包括眼前。

眼前的欧仿作品,尚且属于“学习阶段”,并不难辨别。

这里面的仿品,全部都有上百年的历史。新仿?呵呵,中国瓷卖不过欧洲瓷,谁会仿?

因此,从某种程度来说,它们本身也是古董。这种古董,在研究欧洲瓷器发展史时,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如果将它们当成中国古瓷,那就是不折不扣的赝品!

这些老仿,很多都存在着一定的漏洞——譬如断纹和纹饰粗细不匀称的毛病。

缠枝莲纹、云纹、回纹是中国瓷中最常用的三种纹饰,前两种纹饰最大的特色就是整体相连,回纹的特色则是粗细均匀。这两项,都非常考校绘彩师傅的腕力和工笔画功底,而这些对于那些刚开始模仿中国瓷的国外工匠而言,是一件非常困难的工作。

因此,免不了要在这些老仿上留下断纹和粗细不均匀的痕迹。

得到卢灿指点后,昆希很快便上手识别。他走在前面粗选,卢灿跟在后面,再逐一检查一次,并将值得收藏的瓷器全部挑选出来,放在一旁。

托马斯拿出来的瓷器,与运通瓷器厂展览室的中国瓷,根本没法比。

这其中,没有一件大器(高度超过四十公分的瓷器)不说,还有有二十四件老仿。剩下十九件的时间范围都集中在明清瓷器,其中明代两件,清代十七件。而这十七件中,还有十一件是道光、咸丰朝的生活用瓷。

卢灿挑挑捡捡,也只挑出八件瓷器。

这八件瓷器,按照欧洲现有的中国瓷市场价格,也就在二十万美元到三十万美元之间。

显然,还存在巨大缺口。

卢灿示意昆希,注意这八件瓷器,可不能被人掉包,自己抱着双臂,朝托马斯走去。

“都看过了?”

两人一直注意这边,见卢灿过来,嘉妮率先站起身来,拉过一张椅子,让卢灿坐下。

托马斯为卢灿倒了一杯新煮的咖啡,笑容很亲切,“怎么样?对我为您准备的交换品,还满意吗?”

卢灿呷了口咖啡,似笑非笑的看了他一眼,“托马斯先生这是欺负我年轻呢?”

“有什么不对吗?”托马斯的表情似乎很“惊诧”,放下咖啡壶,“维文先生鉴定银器的功底非常深厚,又听嘉妮说起过,你准备自己开设一家瓷厂,我怎么因为你年轻而小看呢?”

旁边的嘉妮眉头一皱,瞪了托马斯一眼,似乎在责怪他多话。

听他说完,卢灿呵呵笑了两声,“托马斯先生,你准备的瓷器中,我只挑选出八件,至于其它的嘛,你还是自己收藏吧。”

卢灿并没有当场摊牌,对方将真假货色混在一起,让自己挑选。这是眼力的考校,本身不能算是做局——那些老仿也可以算是古董,成不了做局的证据。

当然,这并不说明他没有设局之心。

卢灿摊摊手,“图卢兹瓷厂的收藏,与其超过百年的制瓷历史,并不相称,而且这一楼展示的图卢兹瓷器,也并非精美绝伦。难道托马斯先生认为我不足以去二楼参观?这还不是欺负我吗?”

他调侃式的点明对方用心,算是给对方一个面子。这让托马斯哈哈大笑,“维文先生不仅眼光独到,而且富有智慧。这种人,自然有资格到我的二楼收藏室参观的。”

托马斯叩叩茶几桌面,并不因为老仿被挑出来而失落,笑得像头老狐狸,“维文先生想要去二楼看看,在此之前,我们是不是可以谈谈您手中那两套银器的价格?”

很显然,那件罗菲尼的花插,他并没有看在眼中。

“可以,托马斯先生报个价格吧。我可以保证,会按照欧洲中国瓷现有价格,来换取你祖上留下来的中国古董。”卢灿在看完一楼的藏品后,就已经下定决心交换。

楼上有什么,还不知道,但肯定精品众多。只要看放在一楼的那件三英战吕布的将军罐,就可以推测到二楼的东西更好。

要知道,那件将军罐,二十年后,任何一家博物馆,妥妥的国家二级文物。

“六十五万……”他想了片刻,报出一个价格,稍后又强调两个词汇,“美元!两套!你看怎么样?”

这是一个中等偏下的价格,不过也不算太离谱。

卢灿沉吟半晌,抬起头来,“这个价格不是不可以接受。我有个小小的要求……”

“您说。”见卢灿有答应的倾向,托马斯立即坐直身子,问道。

“刚才看到保险柜的一侧,有几幅破烂的卷轴,不知道托马斯先生舍不舍得……在交易结束后,让给我,做个纪念。”卢灿让自己的语气尽量平稳,波澜不惊。

是的,刚才托马斯搬运瓷器时,卢灿已经看到,在保险柜一层的边角处,堆放着几捆卷轴。那是来自中华文化圈的古字画,而且极有可能是来自皇宫的字画!

如果说中国古瓷在欧洲还有一点名气的话,那来自中原的字画,此时在欧洲,只能算是“符咒卷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