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 决策(1 / 2)

加入书签

不久之后,留守京都的藤原师光和藤原成亲发来了回信,他们竟然拒绝了勇仁的命令。藤原师光在回信中说:殿下明鉴,燕云军战力之强远远超出了想象,六道军能否与他们抗衡,还是一个未知数。不过以目前燕云军所表现出的战斗力来看,六道军反败为胜的可能性可以说是微乎其微。如果六道军在九州再战败,那么京都和本州便失去了最强有力的守卫力量。一旦燕云军顺势进攻京都,我们将难以防御。此是愚臣的一点浅见,还请殿下明鉴。

勇仁紧皱眉头,来回踱着步,心里也是犹豫不决。他现在处于一种两难的抉择之中,如果要守住九州岛,必须调动六道军,可是正如藤原师光和藤原成亲在回信中所说的那样,谁也无法保证六道军可以反败为胜。如果六道军能反败为胜,那么自然最好,可若六道军也无法对抗燕云军,那么本州和京都就将失去最强有力的护卫力量,那时燕云军趁势攻击京都,事情将不堪设想。

可是如果不调动六道军,以目前的情况来看,九州恐怕是守不住的,那么就只有放弃九州岛了。想到这里,勇仁不由得面色苍白浑身颤抖,因为他想到历史上大和民族的任何统治者都没有丢失过如此大片的领土,而他若丢掉如此大片领土,必然会成为大和民族历史上最大的耻辱点。

勇仁犹豫了许久,终于不敢承担丢掉整个九州的责任,也觉得丢掉整个九州无法向九州籍的武士大名们交待,因此决定再拼一拼。不过勇仁的想法并不是调动所有的六道军前来九州同燕云军拼命,而是调一万六道步军及几万武士足轻来支援福冈,同时命令二宫和也死守佐伯。他觉得只要能够守住这两座城池,将来收复整个九州岛就还有希望。随即勇仁便传下了命令,同时还命令藤原师光藤原成亲集结大量的火炮和火药运来福冈和佐伯,他觉得要守住这两座城池,没有大量的火炮和火药是不可能办得到的。这一次,勇仁是以严令的口吻和形式下达的命令,藤原师光和藤原成亲面对这样的命令,可是不能再提出任何异议的了。

陆地上倭军连连败退,形势一片灰暗,倭人水军大将军岛津重豪担心敌军地注意力会转到自己身上来,同时也觉得陆地上已经兵败如山倒,他的水军再呆在这里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因此决定转进。

就在这时,哨船却传来消息,说发现了从西边过来的庞大船队。岛津重豪乍听之下,吃了一惊,他以为是燕云水军要对自己采取行动了。不过随即他便冷静了下来,想:‘敌军的水军明明在北边,要来袭击我们怎么会从西边过来呢?’随即心头一动,岛津重豪兴奋起来,大声道:“一定是燕云的支援船队!太好了,终于等到他们了!”岛津重豪决定出击了,不过保险起见他并没有立刻就下达攻击命令,而是命令哨船查清楚那支船队的情况,究竟是运输船队还是舰队?

当天午夜,岛津重豪便接到了回报,确定从西边过来的船队是燕云的运输船队,并非舰队。有大小海船百余条。岛津重豪兴奋莫名,当即下令所有战船出击,所有战船好似狼群一般朝燕云的运输船队扑去。

燕云的运输船队在夜色中继续向东北方向航行,在这大海之上夜航,海天之间几乎分不清楚哪里是天,哪里是海了。一名来接班的瞭望员来到主桅杆下,冲上面喊道:“喂,我来接班了。”站在桅杆顶端的瞭望员却指着前方喊道:“前面好像有什么东西。”下面的人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过去,只见昏昏暗暗的大海之中似乎确实有许多黑影正朝这边驶来。桅杆上的瞭望员喊道:“好像是船队,数量可真不少呢!”下面的瞭望员笑道:“一定是我们的船队。”上面的瞭望员觉得他说的没错。从桅杆上爬了下来,道:“我们要发出信号,通知其它船只,也要告诉前面的海军。”说着便拿起一只火把点燃了,按照燕云海员间业已形成的规则发出了信号。

运输船队各船纷纷以信号回应,可是奇怪的是对面的海军居然没有任何反应。这时运输船队各船已经就地停下了,许多运输船都朝对面的海军打出信号,可是对面的海军依旧没有任何回应,就好像没有看见似的。大家十分诧异,不知道对面的海军究竟是怎么回事。

海军的船队越来越近,终于足够近了,大家看清楚了那些船只的样貌。哪里是海军的战船,分明都是倭人的战船。人们惊骇不已,登时乱了起来。就在这时,倭人战船发起攻击了,只见一片火雨朝运输船队飞去,与此同时,倭人一些战船上烟火滚滚,雷鸣般的巨响响彻海面,运输船队中间水柱冲天,樯倒桅折,水手们纷纷落入水中,惊呼喊叫声响成一片。

……

第二天中午时分,正率领水军在大矢野岛南部戒备的燕云水军哨兵远远发现有几条船只朝这边驶来。哨兵立刻发出警报。燕云军将士纷纷就位,王蓉登上瞭望平台,朝南方望去,果然看见几条船只正冒着白烟驶来。王蓉感觉不像是敌人,过了片刻,发现那些船只的模样似乎是己方民间运输货船的模样,心里不由得升起了不好的预感。当即传下号令,没有命令,任何战船都不能攻击。

不久之后,那几条货船驶到了跟前,果然就是己方民间的货船。不过船身伤痕累累,许多地方还有被火焰焚烧的痕迹,显然他们刚刚经历过一场十分可怕的劫难。

那几条货船在战船阵前停了下来,只见上面的水手们纷纷朝这边挥手叫喊,显得十分兴奋的样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