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家书抵万金(1 / 2)

加入书签

王祥从一个士兵手中接过火把,满心孤疑地走到这个俘虏面前。

火光中映出一个身型瘦削面貌清秀的僧人,一袭残旧的僧袍上染满血迹,左肩和右腿处还插着箭,血不停地从伤口处涌出。双手被麻绳紧紧地捆在身后,脚上赤足穿一双草鞋。

这是一个标准的游方僧人,而且,经过一夜的张皇,加之又受了伤,他的面容和嘴唇已经没有了一丝血色,寸许长的短发被汗水浸透,凌乱地贴在额上。整个人显得风尘仆仆,狼狈不堪。

“是个僧人?”王祥不禁皱了皱眉头。

真是奇怪啊,他想,自己在这里一驻十年,还是头一回见到僧人。而且不知为何,眼前这位看上去孱弱而又狼狈,偏偏带给他一种极其高贵的感觉,特别是那双黑眸,就像夜幕下洒满星光的沙泉,极为清亮。

难道是……他想起了前些天自凉州发过来的访谍。

“这是他的行李,”一个士兵提了个竹箧过来,放在地上,兴奋地说道,“深更半夜来偷水,鬼鬼祟祟的,不知道有什么企图!”

其他士兵们也都在窃窃低语。

对他们来说,平常来这里敲门取水的都极为罕见,偷水的更是多少年都也得碰上一回。

王祥注视着僧人,僧人也在注视着他,那双澄澈的眼睛在火把的亮光中熠熠生辉。

“哪里来的?”王祥问,他尽可能让自己的语气温和一些。

“长安。”僧人简捷地回答,声音听起来很虚弱,也很平静。

长安?这么远!难道他真是访谍中所说的那个人?

说真的,那天接到访谍的时候,他可是在心里哂笑了很久,心想这世间还真是无奇不有啊!一个年轻的高僧为了个虚无飘渺的国家,竟然不顾朝廷禁令一意孤行,这件事本身就已经够奇怪的了。更奇的是,凉州那些大人们也不知是吃饱了撑的还是怎么着,居然大张旗鼓的把访谍发到这遥远的边关五烽来!

看着那轴加盖了凉州都督府印信的访谍,王祥着实觉得好笑,他想:有没有搞错啊?大唐边关,从凉州到玉门关,整个就是一只巨大的铁桶!有那么多精明强干的捕手,有凉州、瓜州、玉门关的精兵强将,那和尚要是还能跑到这里来,那他不是成了佛,就是有了飞天的功力!

唉,凉州的大人们哪,想给我们底下的人整点事情干干,也不带这么夸张的!

火把上的油毡还在哔哔卟卟地燃烧着,王祥目不转睛地打量着面前的僧人,从他的面容和穿着上看,的确不像是河西本地人,莫非,他真是从京师来的?

这时,一个士兵递上了一只深褐色的小布包。

“什么东西?”王祥问。

“回校尉大人,”那士兵道,“这是从他身上搜出来的!”

王祥示意打开,两个士兵小心翼翼地解着布包上的带子,他们神色紧张,如临大敌,仿佛那里面装的是见血封喉的剧毒物品。

布包终于打开了,里面是一些土黄色的颗粒状东西。

“这是何物?”王祥皱着眉头问。

“黄土。”僧人的回答依然很简捷干脆。

“黄土?”王祥差点没背过气过去。

这和尚,连谎都不会撒!茫茫大漠,多带一点儿东西都会让人觉得沉重难当,除了水、干粮、马麦这些实在不可或缺的物品外,别的行李那是越少越好。带一把黄土,能吃还是能喝?

“长安离这儿可不近呐,”王祥冷笑道,“大师没有过关必须的过所,却带了一把没用的黄土,岂不是太可笑了吗?”

僧人乌亮的眼睛看着他,反问道:“校尉大人最近有没有听凉州人说过,有个叫玄奘的沙门欲往婆罗门国去求法?”

果然是这个和尚!王祥暗想。

但他同时也被对方那略带轻蔑的语气给激怒了,厉声喝道:“胡说!玄奘大师已经回长安去了。你是何人,敢冒充他?”

见校尉发怒,旁边士兵一把揪住那支钉在肩上的箭,喝道:“说实话!不然,要你好看!”

玄奘痛得几乎窒息,赶紧闭了嘴,在心中默念佛号。

王祥挥了挥手,示意将箭拔出。

四名士兵立即上前,其中两个将他按坐在地上,另两个各自握住一枝箭,大喝一声,两枝带着血肉的箭便被拔了出来!

玄奘再也忍耐不住,轻哼一声,昏死过去。

一个士兵拿来一束干草点燃,放在他的鼻下,在白色烟气的不断刺激下,玄奘渐渐醒转过来。

王祥蹲下身,盯住他的眼睛问:“你真的是玄奘吗?”

伏在地上的僧人淡淡一笑,虚弱地回答:“玄奘的……戒谍……就在……身上,校尉大人,只管……自己取出来……看……便是……”

说到这里,他只觉眼前一阵阵发黑,喉间仿佛有一口热血就要喷涌而出,忙住了口,死死咬住了牙。

他必须努力护持住神志,使自己不至于再昏过去。

他的行李早被翻了个底朝天,不过是一只发黄的竹箧,上面只有一条沾满沙粒的旧毡毯,一小袋馕饼,一包马麦和一只深褐色的包裹。

包裹里面是两件半旧的僧袍,一袭黑色的木棉袈裟,一只瓦钵和一套简装文房四宝。并没有什么僧牒之物。

他说戒牒在他身上。王祥想想也是,这种物件通常都是随身携带的,便叫士兵去取出来。

一个士兵应声上前,将一只手伸入玄奘怀中,从僧衣的内兜中掏出一个丝质卷轴,打开一看,果然是一份朝廷下发的戒谍。

戒牒上沾满鲜血和汗渍,但字迹还是很清楚的,足以用来证明持有者的身份。

原来他真是那个和尚!

玄奘身上的绑绳被松开了,他软软地靠坐在一堵墙边,闭着眼睛,显然已经没有了多少力气。

王祥坐在他的对面,好奇地打量着这个传说中的高僧。

“我看到了从凉州发过来的访谍,当时还不敢相信,想不到这件事是真的。”王祥说。

“现在,贫僧已经在大人手里了……”玄奘虚弱地说道。

王祥见他面色苍白,憔悴不堪,心中反倒有些过意不去。

“能走到这里太不容易了,”他叹息道,“我都不忍心治法师的罪了,只不过,祥身为边关校尉,职责所在……”

他没有说下去,而是静静地看着玄奘。

玄奘心中黯然,脸上却无丝毫恐惧之色。这份超乎常人的坦然与镇定曾给李大亮、独孤达、李昌等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如今也让王祥为之心折。

王祥想了想,说道:“法师要去天竺是不可能的。莫说后面还有四道烽燧阻拦,便是都闯过去,再往西去不是沙漠就是雪山,稍微好走点的地方也都是猛兽和马贼的天下……”

玄奘依然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看着摊在自己面前的那一小包黄土。

“此物究竟做何用处?”王祥好奇地问道。心想,莫非是用来施一种特别的法术,比如隐身术、遁地术什么的,可以借此逃脱守军的追捕?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我可得想个法子,求他教教我!

正在胡思乱想之际,却听玄奘低低地说道:“玄奘远赴天竺,山遥路远,日久年长,更不知此生此世是否还有机会回来……这一包故土,不过是聊解日后思乡之念罢了。”

王祥呆住了,他万万没有想到,这包黄土竟是这样一个用途,可笑自己竟然还以为是用来施什么法术的。

不过,这份于平淡中透出的浓浓乡情,倒真的打动了王祥,使他情不自禁想到了自己的故乡。

“大师果然是读书人,心思缜密,”他既敬佩又羡慕地说道,“弟子是敦煌人,离开故乡已有十载,却从未想过要带上一包故土,以解思乡之念。”

言下之意,颇为遗憾。

不过遗憾归遗憾,这位边关校尉此时的头脑中竟突然冒出了一个异想天开的主意——

“大师若是再朝西去,这辈子只怕就真的难履故土了。弟子倒有个好主意,能让大师既学到高深的佛法,又不至于远离乡土。”

“校尉大人请讲。”玄奘声音虚弱,语气却极平淡,显然对这个校尉大人的所谓“好主意”不抱什么期望。

王祥却依然兴致勃勃,反问道:“大师可知,这河西地区佛学最兴盛的地方是哪里?”

“玄奘不知。”

这一路之上走过了不少城市——秦州、兰州、凉州、酒泉、张腋、瓜州……每个地方的佛法都很兴盛,哪里有什么“最兴盛”的地方?

“就是弟子的家乡敦煌啊!”王祥略带几分自豪地说道,“那里云集了很多从中原和西域来的高僧大德,特别是有一位张皎法师,佛法精堪,又非常敬慕有才有德之人,比如像大师这样的。弟子打算派人将大师送往敦煌,那张皎法师若是见到大师,定然非常高兴。”

说到这里,王祥心中不禁升起了一丝温暖,那个为他授皈依的慈祥的老法师的形象又浮现在他的眼前。他想,我把这位长安来的名僧介绍到敦煌去,老法师定然高兴!玄奘因偷渡而被抓,若是禀公办理,最轻的处罚也是流放,现在我不办他的罪,他感激还来不及,没有理由拒绝的。

想到这里,他几乎要为自己的聪明拍案叫绝了。

玄奘做梦也没有想到,对方竟会提出这样一个匪夷所思的建议。他不禁睁开眼睛,第一次认真地打量起这个边防校尉。

“大师意下如何呢?”王祥又问了一句,脸上带着热切的神情,“大师若是去了敦煌,弟子愿意代为引荐,到那时……”

“校尉大人,”玄奘打断了他的话,一字一句地说道,“玄奘是东都洛阳人士,年少时也曾游学各处,广拜名师,两京地区的高僧以及吴蜀等地凡有所长的大德,玄奘无不负笈请教,穷其所解,对扬谈说,也获得了诸位大德的认可,以及同他们平起平坐的资格。如果仅仅是为了养活自己,再添名望的话,玄奘只需留在两京即可,又何必多此一举前去敦煌?”

王祥呆住了,他没有想到玄奘竟会拒绝他——在他看来,这是多么完美的建议!这和尚竟拒绝得如此直截了当,毫不留情,且又当着自己那么多部下的面,他一时惊怒交集,竟不知该说什么才好了。

“玄奘只是觉得遗憾,”僧人的声音低了下来,却还在往下说,丝毫没有在意校尉大人恼怒的目光,“东土佛法尚有许多缺漏和不全之处,诸位先贤在翻译和解释上也常有矛盾。所以玄奘才会不顾性命,不惧艰危,发愿前往西方寻求佛法真谛。对此,擅越不仅不相励勉,反而劝我退转,难道也是厌倦了尘世,欲树涅槃之因吗?”

王祥再也忍耐不住,怒声说道:“法师偷越边境,已犯国禁,国有严科,本应重处!何况此处乃边防重地,祥身为一烽守卫,亦不敢违抗朝廷之命。莫说将法师押解回京,就算是就地正法也不为过!祥先前所说,不过是念及法师才华不凡,又尚未出境,这才网开一面,让法师改往敦煌,这已经是法外开恩了。怎么,法师竟不领情么?”

他脸色铁青,显是动了真怒。

然而玄奘仍是毫不妥协:“既然国有严科,玄奘听凭处置便是。”

“你不怕我杀了你?”王祥探头过来,紧紧地盯住对方的眼睛。

玄奘微微一哂:“将军杀我,是将军的职责。然玄奘决不东移一步,以负先心!”

王祥被这句话给噎住了,他那双锐利的让人有些惧怕的眼神,似乎并没有令眼前这个文弱僧人感到丝毫的不安——玄奘目光平静地同他对视着,毫不避让。

看着这双始终沉静如渊的墨黑瞳仁,不知怎的,王祥竟想起了烈日下的大漠——那一个又一个沙丘,顽强地重复着自己,一直绵延到无尽的天边……眼前的僧人就像这大漠。不!他比大漠还要倔强得多。

终于,王祥妥协了,他无力地说道:“此事明日再议。法师累了,又有伤在身,先去歇息吧。来人——”

夜已经很深了,凛冽的寒风,顺着门窗的缝隙涌了进来。

玄奘侧卧在土坯垒成的榻上,闭目聆听窗外呜呜的风声,久久不能入眠。

他的身体极度疲惫,也知道必须好好休息一下,以恢复在戈壁滩上透支的体力。但一来体内缺水焦渴难当,二来肩上和腿上的伤处也越来越难以承受。

他支撑着坐起身,解开自己的僧袍和衲衣,小心翼翼地将左袖褪了下来。只见左肩下面中箭处皮肉翻卷,血还在慢慢地往外涌,也不知道伤没伤到骨头。

再看腿上,不禁倒抽了一口凉气,那些士兵拔箭的时候太过粗暴,箭上倒钩竟连皮带肉地扯出了一大块,不知道需要多久才能恢复。

一个年轻士兵轻手轻脚地走了进来,只看了他一眼,便又退了出去。

玄奘没有在意,他小心地擦拭着自己的伤口,心中默念着佛号。

不大一会儿,那小兵又回来了,这次他端来了一盆清水,放在地上,呐呐地说道:“我来帮你洗洗吧。”

玄奘点头:“多谢。”

那小兵似乎做惯了此事,很细心地为玄奘清洗擦拭,又取出一包黑乎乎的伤药,倒在伤口处,最后用麻绢层层包裹起来。

玄奘再次向他致谢,小兵似乎很高兴,往他身旁一坐,小声问道:“你是长安来的高僧,一定很有学问,你是不是什么字都会写?”

玄奘觉得这个问题问得好生奇怪,天下的字有很多,有些字说不定只在某部书中出现过一次,人不可能把天下的书都读完,又怎么可能什么字都会写?

那小兵见他不答,又接着问:“你会写信么?”

玄奘不知这个小兵想让他干什么,依旧没有回答,只是轻声问道:“还未请教施主姓名……”

总得先知道人家叫什么,才好称呼啊。

“俺叫石大壮。”小兵爽快地答道。

玄奘忍不住看了对方一眼,这小兵看上去只有二十三四岁的样子,黑红色的脸膛,带着几分憨厚和狡黠。只是身量瘦瘦小小,丝毫也没个壮实样儿,实在对不住“大壮”这个名字。

见对方看着自己,石大壮腼腆地垂下了头,低声解释道:“法师,俺是张腋人,到这第一烽驻守已经七年了,一直没机会回家。俺家中还有一个老娘,全靠哥哥照顾。每隔几个月,俺都会稍一封信回家,报平安……”

“阿弥陀佛,”玄奘合掌道,“檀越真是个孝子,一封家书足可慰老母思子之苦。”

“其实俺不认识字……”石大壮低着头,小声说道,“咱们这第一烽,就只有王校尉上过一年私塾,会写几个字。这些家书全是他代写的。”

“原来如此。”玄奘还是不太明白这小兵跟他说这些做甚。

好在石大壮很快便给出了解释:“王校尉虽然读过书,可他的信写得太简单了,都是些平安啊,勿念啊这些话,除了开头和末尾,所有的信都一模一样。”

说到这里,他有些心虚地看了看玄奘:“法师您别笑话俺啊,不是俺贪心不足,实在是……俺离开家七年了,很想念娘和大哥。可是每次给他们写信,都是那么几句。俺心里还有很多话想跟他们说,就是不会写,也不敢麻烦校尉大人,再说麻烦了也没用,他也不会……”

说到这里,他憨憨地笑了:“法师您是当世名僧,一定很有学问,您能帮俺写封信吗?”

玄奘终于听明白了,敢情这石大壮半夜三更跑过来给自己清洗处理伤处,神神秘秘的,就是为了这么件私事。

代写家书也是行善之事,没什么理由拒绝,玄奘正要答应,却听那小兵又说道:“法师放心,俺不会叫你白辛苦的,你若是帮俺写这封信,俺一定叫校尉大人善待法师,回头给你弄些好的伤药来。”

玄奘苦笑,这第一烽从上到下,都喜欢讲条件吗?

他此时口干舌燥,就连意识都有些模糊不清,只能强撑着说道:“写封家书,也没什么……只是,贫僧现在口渴得很,你能……先给我点水喝吗?”

石大壮顿时大喜过望,连声说道:“当然可以!法师你等着啊。”

说罢一溜烟地跑了出去。

玄奘轻叹一声,闭上双目养神。

石大壮很快就回来了,不仅拿来了水袋,还带了一小块馕饼,外加一只木几和简单的文房四宝。

他把玄奘扶起来,让他趴在案几上,然后把水倒在碗里给他。

玄奘早已渴极了,一饮而尽,叫他再倒一碗,又一饮而尽,还是觉得口腹干焦,嗓子冒烟,但石大壮却已经把水袋扎紧了。

“法师,俺知道你很渴。但你现在就算喝再多的水也还是渴的,这得慢慢来,不然会死人的!您还是吃点东西吧。”

玄奘知道这小兵说的有理,点头称谢,又强迫自己吃了两口馕饼,总算恢复了一点体力。

石大壮把纸铺在案几上,然后取水研墨。玄奘因为伤重,只能半趴在几上,提着笔,开始帮他写家书。

石大壮先是向母亲和兄长问安,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然后从自己当年刚到边关时讲起,讲他和每一个弟兄之间的有趣的事。

玄奘此时浑身是汗,头晕气虚,痛得几乎握不住笔,只能紧紧咬住舌尖,提住神志,才能勉强听清石大壮在说什么,然后一笔一笔地帮他记录下来。

石大壮甚至讲到有一回,大家一起围追堵截一只兔子,这样的乐事居然也说得津津有味。还说到自己跟谁吵架,想办法让那小子挨了一顿鞭子,说到兴奋处,忍不住捂着嘴“嘿嘿”地乐。

以玄奘此时的身体状况,写这封信多少有些勉强,但是写着写着,心中竟不自禁地怜悯起来,同时对朝廷也有些不满——像这种地方应该实行轮流守关的,怎么可以叫人背井离乡这么久呢?这不就相当于再也见不到亲人了吗?难怪会出现心理问题。

石大壮总算说完了,仰脖痛快地喝了一大口水。

玄奘的书信也写好了,他长舒了一口气,将手中的笔轻轻搁下。

看着那三尺长的卷轴,以及上面那五六千个排列整齐的蝇头小楷,石大壮喜得嘴都合不拢,跪下磕了个头,说:“法师您能写出这么多字来,真是太了不起了!可惜这些字,它认得俺,俺却不认得它们。法师,您能给俺念一念吗?”

玄奘点头,他已经累得浑身脱力,眼前金星乱飞,勉强读了一遍就无力地躺下了。

石大壮捧着信,欢天喜地地走了。玄奘也是疲累欲死,喝的那点水全化作冷汗出来了,依然渴得要命。

好不容易昏睡了一会儿,睁开眼时,竟看到有四五个士兵围着自己,大眼瞪小眼地盯着他看。

见他醒来,其中一位愣头愣脑地问道:“法师,大壮那封像面条一样长的信是你写的吗?”

面条?这都什么比喻啊?玄奘心中苦笑,但还是点了点头。

几位很高兴,异口同声地说道:“那你能不能给俺也写一封?”

原来,石大壮拿了玄奘写的信,跑到另外几个值夜的士兵那里去眩耀,结果一家伙招来了四五位。

这些士兵以为写信不需要花费力气,其实不然,写信也是需要体力的,而玄奘现在哪有这个体力?在众人的簇拥下,勉强又写了一封,第二封才写了个开头,就感觉一阵晕眩,一头栽倒在案几上。

“怎么回事?”士兵们都有些慌了,忙扶他躺下,只觉得这僧人浑身滚烫,嘴唇干焦,额上大汗淋漓,显然是烧得不轻。

“看来是病了,”一个年纪大点的士兵道,“可不能耽搁,虎子,你腿脚麻利,快去找王校尉!”

守关士兵不论年纪大小,相互之间都称呼小名儿,除了虎子、大壮,这次来的还有拴柱儿、福贵、大力,彼此亲热得就像一家人。

虎子是个高个子士兵,答应一声,赶紧跑去敲王祥的门。

“王校尉!王校尉!”

“又有什么事了?”王祥打开门,不耐烦地问。

“王校尉,”虎子一脸的焦急之色,“那个,长安来的法师,他病了!”

王祥一怔,急忙披衣出来:“病了?怎么回事?”

“发热,烫得很!想是那两箭,伤得太重了!”

发烧这种事情,后果可大可小,不可轻视。想到对方到底是个高僧,若是死在这里,罪过不小,王祥顿时出了一身冷汗,不敢怠慢,忙跟着虎子来到玄奘身边。

玄奘的脸色已经变得灰白,双目紧闭,呼吸微弱,性命有如风中残烛,随时都可能熄灭。

“果然不太好……”王祥喃喃自语,心中暗暗后悔没有及时处理他的伤。

士兵们急了:“校尉大人,咱们不能让他死在这里!要不,给他换个暖和点的房间,好好治一治吧。”

王祥正有此意,同时又觉得有些意外——他的士兵并不信佛,居然会同情这个私渡边关的僧人,这在以前可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

士兵们开始轮流照顾玄奘,他们其实也没有什么退热消炎的好办法,只是给他喂水,擦汗,上药,包扎伤口,顶多再做点物理降温。

玄奘一直迷迷糊糊,焦干的口唇翕动着,时有呓语发出。王祥有时过来,凝神细听,却始终听不清他在说什么。

这样过了四五天,情况总算是渐渐好转,烧退了些,人也清醒了许多。只不过身体依旧绵软,没有一点力气。

依旧是这四五个士兵陪着他,有一搭没一搭地跟他聊天。

“有劳各位仁者,”玄奘感激地说道,“若非你们,贫僧已然丧命。”

“俺才不是什么仁者,”石大壮垂头说道,“法师,上回俺没跟你说实话,你腿上那一箭就是俺射的,还好你没死,不然俺的罪过可就大了。”

玄奘怔了一怔,一时不知该说什么才好。

旁边一位叫拴柱的跟他解释:“法师你不知道,你那天取水的时候,咱们正在换班,有四个兄弟在烽火台上。虎子射出的第一箭,射中后,我跟福贵兄弟就带上绳子,准备去沙泉边上拿人了,谁知法师你居然还想跑,嘿嘿,弟兄们一下子来了兴致,便设下彩头打起了赌赛,说好了谁都不准抢,一个一个地射,看谁先把这偷水的家伙放倒,赢的人可以独饮一壶老酒。”

难怪!玄奘直到这时才明白,为什么那些箭是一枝一枝射过来的,而不是万箭齐发。当时他还以为只有一个人在烽火台上呢。

不过也幸好如此,他才没有变成刺猬。

石大壮接口说:“俺看法师避过了好几轮,再到俺的时候就故意停了一会儿,等法师起身要走的时候再射,果然管用。”

“你还好意思说!”旁边的福贵一脸不屑地说道,“这不是耍赖吗?”

“俺没耍赖,你们才耍赖呢!”石大壮恼怒地说道,“俺这叫用计!前面也没说不允许啊。既然是俺放倒的,那壶老酒理应是俺的。你们居然说俺耍赖,给俺昧了去!法师你说句公道话,到底是谁赖啊?”

听着这没心没肺的争吵,玄奘心中唯有苦笑的份儿。

“你们,怎么可以拿人命做赌赛?”

“那还能拿什么做赌赛?”虎子瞪着眼睛问。

“比如……标靶什么的……”玄奘道。

士兵们笑了:“那多没意思!若是偶尔来只兔子、黄羊啥的,还值得赌上一赌,但也没人有意思。”

玄奘一时无语,他眼前的这帮士兵,看上去是如此的单纯热忱,性格淳朴,实际行事却又有着如此血腥残忍的一面!

或者,这就是大漠边关给予他们的特质?

他只能小声说道:“人命关天,总该敬惜的……”

听了这话,士兵们一个个大摇其头:“法师啊,俺们自己的性命尚且拴在裤腰带上,还在乎别人的性命吗?再说了,命贵的人不会到这里来,凡是来到这千里大漠的人,都是贱命一条,比蝼蚁也强不到哪里去,有什么好敬惜的?”

玄奘彻底无话可说了,只觉得内心一阵悲凄。

虎子见他不说话,以为生气了,心中颇有几分不安,上前说道:“法师千万别见怪,咱们这些守关的兄弟,常年呆在这兔子不拉屎的鬼地方,有时一年到头也见不着个大活人。好容易碰上个半夜偷水的,都当稀罕物一般,要是再放不倒,那大家干脆一头撞死好了。”

说到这里,众人都憨憨地笑了起来。

玄奘知道他说的是实情,西北武风浓厚,尤重射术,对于这些镇守边关的将士来说,射箭早已成了一种本能。四个守关士兵在这么近的射程之内,若是连一个孤身至此的文僧都放不倒,这对他们来说确实是一种耻辱。

“不关你们的事,”玄奘轻叹道,“贫僧自找的。”

士兵们闻言,似乎都松了一口气,脸上露出憨厚的笑容。

石大壮说道:“其实法师若是中了第一箭之后躺着别动,就不会再挨第二箭了。”

这小兵果然聪明,居然用这种玩笑的语气为自己辩解起来。

“大壮说的是啊,”拴柱接口道,“再说法师的水囊都扎破了,没有了水,还跑什么?”

福贵也说:“法师您一定是第一次遇到这种事,我跟您说啊,就算要跑,那种情况下也该伏低身子,慢慢地往后退,你怎么能站起来呢?”

看着眼前这一张张年轻敦厚的面庞,玄奘突然有了一种想跟他们谈谈佛法的冲动。不过这个念头只在他的脑中一闪而过,就被他放弃了。

他低低地叹了口气,说道:“其实,并不是所有偷水的都是坏人和奸细,有的或许只是不小心跑出关的老百姓,或者是时运不济交不起关税的商人。玄奘这些年走过很多地方,知道这世间之人为求得一衣一食,实在是艰难得很。就算他们有错,就算你们职责在身,能不射杀,也还是不要射杀的好。须知一念之善,便可救得一条性命。”

“法师说得也是,”拴柱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听说几个月前,葫芦河附近抓到几个人,当时突厥人犯边犯得厉害,各关卡都要求严加防守。那几个人命不好,抓到玉门关后全被当成了突厥奸细,当场砍了脑袋!事后才知道,其实根本不是什么奸细,是随丰就食误出边关的老百姓。”

听了这话,玄奘心中一恸,忍不住合掌轻诵一声:

“阿弥陀佛……”

见他这个样子,士兵们也都不再说话,房间内出现了一段诡异的平静。

过了好一会儿,还是机灵的石大壮率先打破沉默,问了一句:“法师,你怎么想起来要去天竺呢?”

“是啊法师,”另外几个士兵也都看着他,“您是长安名僧,要金银有金银,要地位有地位,要名声有名声,您可是贵命之人啊!何苦违逆圣命,跑到这里来受这份罪呢?”

玄奘沉默片刻,反问了一句:“石大壮,你有没有遇到过什么事情,觉得无法解决,非常困惑,非常烦恼?”

“有啊,”石大壮立即说道,“当然有!俺小时候家里穷,没钱,没吃的,就很烦恼。后来好容易挣到点钱,还被人抢被人欺负,那时就烦恼极了!”

玄奘又问:“那你有没有想过,去解决?”

“想过,怎么没想过!”石大壮道,“俺那时就想,干脆,去当马贼好了!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还不用受人欺负。要不就是,哪天多找几个朋友,废了那帮狼崽子!”

玄奘叹了口气,道:“你有没有想过,以暴易暴,非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使问题更多?”

石大壮苦笑着说:“想过,而且俺也知道,废了他们,他们肯定饶不了俺!当马贼,就是触犯王法,早晚死于非命。要是俺真是光棍一条,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也就罢了。可俺家中还有老娘,就不能不在乎了。现在入了行伍,有了饷银,也算解决了些烦恼吧。”

“阿弥陀佛,”玄奘赞叹道,“仁者果然是个有善根的人。”

“是吗?”石大壮笑笑,“俺现在也觉得自己挺有善根的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