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6章(2 / 2)
屈发祥老人像个孩子,听从女儿女婿的摆布,李明秋当真找来一副窝子(滑竿),老俩口抬着八旬老爹从凤栖城穿街而过,所有的狂欢人们都为老寿星让路。那一夜所有的商铺都挂出了灯笼,凤栖城灯火通明,秧歌调子此起彼伏,比元宵节还热闹。女儿女婿抬着老爹,沿着城墙坡上了城墙,军人们站立两行,为凤栖城的常青树行举手礼。
木制的城门楼子一般不让人攀登,只有正月十五城隍庙的和尚登上城门楼子挂灯,凤栖南白城门楼子最气派,城门楼子下方的凤凰图腾褶褶生辉,七月七日牛女逢,感觉中凤凰也飘然欲飞。
城隍庙的老和尚拿一把钥匙,庄严地打开了城门楼子的木门,这是许多年来凤栖的城门楼子第一次对一个老人开放,女儿女婿沿着吱吱作响的木质楼梯把老人抬上凤栖最高的地方。老人伸着骨瘦嶙峋的胳膊对着凤栖城的万众欢呼,人们虽然听不见老人在说什么,但是却感觉到了凤栖城的脉搏在随着老人的欢呼跳跃。
农历七月初八,桥庄村举行了隆重的祭祀仪式。本来李明秋想用汽车把屈发祥老人拉着,去桥庄村了结老人告慰挚友屈克胜先灵的心愿,倭寇投降了,屈克胜老先生匡复中华的遗愿得以实现。
可是屈发祥老先生也非常倔强,老人认为那汽车是西方的洋玩意,非要李明秋用滑竿把他抬上。几个小伙子一拥而上,抬着他们心目中的偶像浩浩荡荡奔赴桥庄。
在凤栖人的心里屈克胜就是凤栖的象征,祭祀屈克胜老先生的活动也非常隆重。一通一丈高的墓碑耸立在黄土高原,当年一丈高就看起来非常伟岸,墓碑前摆一张供桌,供桌前摆满祭品,屈福录和他的儿子跪在供桌两边陪祭,前来祭祀的瞻仰者络绎不绝。
屈发祥老先生非要亲自给挚友屈克胜叩头,女儿女婿从两边把老人扶着,那是一个庄严的时刻,中国每年都有数不清的祭祀活动,每一次祭祀活动所赋予的意义不同,老先生把陆游的诗赋予新意:王师匡复中华日,一杯薄酒慰先灵。
祭祀仪式结束后屈福录要留老先生吃饭,李明秋主要担心老人的身体,儿子们都不在身边,老人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李明秋难辞其咎。李明秋婉拒了屈福录的好意,坚持把老岳父抬回家。
可是老人回家后无论如何也要喝酒。人年纪一大跟孩子一样,总有些随心所欲有些执拗。李明秋无法,只得让满香拾掇了几个菜,陪着老人少饮几杯。看样子老人兴致蛮高,还非要即兴作赋,李明秋又陪着老人写了几方大字(练习书法,当年宣纸极其昂贵且不容易买到,写字一般用麻纸,麻纸呈正方形,故称一方大字),满香安顿老人睡觉,李明秋陪了老人一整天,也感觉有点累,于是回家休息。
可是第二天早晨满香把水烧好,服侍老爹爹起来洗脸,竟然发觉老人走了,走得那样安详,那样从容不迫。
这真是乐极生悲,凤栖城还沉浸在狂欢之中,屈发祥老人却乘鹤西去,也许老人感觉安心了,死后不再有什么纠结,所有的一切都能放得下了,才那样安详地走去。
李明秋为老人烧了安魂纸、点燃长明灯,为老人穿上寿衣,为老人停灵。然后跟岳母和妻子一起,哭得压抑。因为大街上还锣鼓喧天,李明秋能想得开,不愿意拂了大家的兴致。
一直到老人去世后的第三天,凤栖人才发现,闻讯赶回家的屈发祥老人的二儿子屈志安穿白戴孝,跟着阴阳先生去祖坟地里破土(凤栖埋人的第一道程序,破土就是挖墓,必须阴阳先生瞅准地形),后面还跟着屈发祥老人的侄子屈志刚、屈志田以及老人所有的晚辈亲属。
老人停灵七天,方才入土,那一天屈志琪也从HN灵宝赶回,十六条汉子抬着灵轿从凤栖街上缓缓走过,所有的商铺都摆出了祭桌。灵轿后边跟着长长的为老人送行的百姓。
老人的灵轿从北城门抬出,一辆汽车从东城门拉进来田中的棺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