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局势(1 / 2)

加入书签

宋国建国这些年一直都在强力的压制着南方各地被亡的八国的遗族余孽的清剿,同时除了加强宋辽边境的防御建设外,很多偏远郡县和中央腹地基本上都承袭后周的城防,各地官员也是由宋国的朝廷直接派人担任之外,剩余的县治大多都是挑选当地德高望重的人和年少有为的士大夫去担任县令亦或是县尉。

可以说此时新立的宋国对中原腹地很多战略位置不太重要的州府县的统治和都是极为薄弱的,并不如后人所知的中央集权,宋国皇帝牢牢控制着地方的那样。

同时这也造成了这些个州府县定然不可能会有坚城或者强大的守城器械及精锐的士卒,虽然守城器械只要愿意费时间和人力,要不了多久就能弄出来,精锐士卒也是只要肯花钱要不了多久就可以培养出来。

但赵匡胤想的是,这些器械如果安装在了各个郡县的城墙之上,面对汹涌的各国复辟余孽浪潮,随时都有可能落入余孽之手,精锐士卒不能牢牢掌控,一个不小心,这些器械就和士卒就为别人做了嫁衣,成为各国的余孽用来复辟的利器了。

天下乱世,国朝多变,各国虽征伐不断,但是不管何朝何代的君主都始终铭记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一句千古至理名言,所以,实际上除了

边塞之地,城高墙厚,多有精兵强将之外,各国君主都不太注重中原腹地的城防,同样,这也是造成为什么历史上只要契丹人一旦攻破边塞,就可大军挥师南下,直逼宋国国都,打的宋帝不得不屈辱求和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腹地薄弱这一点上,契丹人也许不是很清楚,但赵匡胤的心里可都是跟明镜似的。

失了幽州,有利也蔽,虽说少了大片土地,失了上百万人口,但利在于宋国的边防线缩小了,减小了朝廷开支,降低了边防压力,同时,在有了唐河黄河,沽沱河这三条大河的阻挡,只要这边塞之地的灜州重镇,基本上是可以说宋国整个北部边疆已经是坚不可摧了。

同样,要是,失了这重镇,以契丹人骑兵的机动力,甚至于可以一路南下,在中原腹地之内的诸多州县,包括汴梁在内的地方,基本上都成为辽国的粘板上的肉了。

所以,自打辽破灜州之时,宋辽便注定有一场大战了。

宋辽大军相距不足五里,宋军中军大阵之中,赵匡胤神色阴郁的高坐于八马齐拉的华贵云车上,目光如炬嗯望了眼四周呈一字长蛇阵排开的数十万大军,心中暗道,这一次决不能让契丹的二十万骑兵大军就这样施施然离去。

“传诏!所有斥候即刻出阵。给朕严密探查灜州城方圆七十里之地。”赵匡胤面色一冷,看着似是“中计”而出城决战的数十万辽国骑兵道,然后锵然起身,回身看着恭敬的候在云车身后的一众军将领肃声道:“众将听令!”

“臣等听令!”?一众宋军将领尽皆面色一肃,躬身抱拳异口同声的齐喝道。

“石爱卿,朕命你领十万义成军为先锋上前,先给朕去搓搓辽军的锐气,杀杀他们的士气!”

这石爱卿自不是别人,正是赵匡胤建立势力之初,为保自己的势力巩固,主动去与其他中高级将领交结,并同其中的石守信、王审琦、韩重斌、李继勋、刘庆义、刘守忠、刘廷让、王政忠、杨光义结拜为义社十兄弟中的这石爱卿便是其中的石守信这一员。

“末将领命!”石守信轰然应道,领命调兵遣将去了。

“王爱卿,朕命你领二十万马步军随后策应石爱卿,听命出击。”

“末将领命!”

“杨爱卿听令!你领三十万大军游曳战场两侧,待辽军势颓之时,趁势掩杀过去!定要给朕一举击破这二十万辽军!给耶律小儿一个血的教训!”

“末将遵命!”

“其余诸将统领各部兵卒,依令而行!旦有违抗军令者,军法从事!”赵匡胤冷峻的眼神在一众宋军将领身上扫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