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铭记英雄(1 / 2)

加入书签

在17天的救灾飞行中,他50多次飞翔在家乡的上空,旋翼下的每一处断垣残壁都是那么熟悉。茂县南兴镇,这是个羌族聚居的小镇,就是自己出生长大的地方,家里的两间房子已经倒塌,年近80的父母,正住在帐篷里。每一次临空而过,51岁的他都会心潮起伏,更增强了完成任务的紧迫感。已飞行了33年的机长,在战友们的记忆里,是一位沉着冷静的人。他多次参加军事演习,安全飞行5800多小时,2次荣立二等功,4次荣立三等功。虽然再过11个月就可以退休了,可他在地震发生后积极请战,最多时一天飞7个多小时。

如果他不请求参加救援,只需要安静的在的等待11个月就可以光荣的退休,可是他是名军人,他的思想,他的信念不允许他退后。

谁能想到这位勇士会永远的离开我们。

他的父母在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脸上的肌肉都在颤抖,眼泪吧嗒吧嗒的往下流淌。

“我们的儿子是为了救更多人的牺牲的,我们难过,但是我们更骄傲,我们的生命是那些和我儿子穿着一样军装的人救的.....”老两口说着说着说不下去了。

请让我们记住他的名字,他是我们中国的英雄,他就是:邱光华!四川茂县人,羌族,我国培养的第一代少数民族飞行员。直升机机长,四种气象飞行指挥员、特级飞行员。先后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4次。

......

他作为大队重点培养的年轻飞行员,他特别珍惜每次飞行的机会,尤其是参加抗震救灾的飞行任务。他拿出地图,仔细察看将要飞行的路线,详细了解每一个着陆点数据,还专门打电话给在成都的妻子汪玉,交待她帮他留心汶川、理县等重灾区方向的天气情况,生怕自己会出错。

而他最大的遗憾是欠妻子一场婚礼,领了结婚证之后一直都在忙着出任务,军事演习,妻子就说等哪天不忙了去举行一场有意义的婚礼,谁知这一去就在也没有机会了。

当看到新闻说一架执行任务的直升机失联的时候,她的心就咯噔一下,拿出手机拼命的拨打着丈夫的电话却从来没有接通过。

一直到收到丈夫遇难的消息这一刻她都不相信这是真的。

请让我们记住他的名字,他是我们中国的英雄,他就是:李月!1980年出生,是陆航团年轻飞行员中的佼佼者。

还有王怀远,1961年出生,有3010小时的飞行经历,是陆航团资深空勤机械师。他先后荣立三等功1次,二等功1次。据说跟他最好的一些战友在那天做了一个同样的梦,他们在梦里梦到都在问他‘你怎么还不回来’?。

陈林,1980年出生,28岁,陆航团机务大队三中队副中队长、助理空勤机械师。他答应要跟女儿过儿童节,女儿在家还在等待着爸爸的回来,可惜这辈子爸爸都不能陪你过儿童节了....

张鹏,1984年出生,“80后”士兵,二级士官。在这次抗震救灾中,他主动请缨,帮各机组装卸物资,每天在机场连续工作时间长达12小时以上,参与装卸救灾物资170架次,合计60余吨。在抗震救灾中他借电话向父母报了个平安,告诉父母自己很好,当时还说如果可以的话想要领养一个灾区的孤儿,给他们一个新的生活。

每一个英雄都是平凡的人,只是他们做的事情不是平凡的事情。

他们都是英雄,他们都不应该被我们忘记。

在这一次的遇难中我们国家的领导人对他们的评价是:“成都军区某陆航团的同志们急中央之所急,办受灾群众之所需。不畏艰险,不怕牺牲,顽强奋斗,为抗震救灾作出了突出贡献。

我们要学习他们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为夺取抗震救灾全面胜利而努力奋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