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南疆乱(中)(1 / 2)
赵重熙所言非虚,周夙的确是一名不可多得的良将。
从镇远将军手中接过兵权尚不满一年,他便已经坐稳了主帅的位置。
然而,一手将周夙提拔到那个位置的昌隆帝却并没有十分满意,心中甚至还有不小的顾虑。
如今的大宋国力日渐强盛,军力也比前些年增强了不少。
但宋军本以步战起家,后来又耗时十几年,几乎倾尽全力才打造了一支骁勇善战的铁骑。
正是因为有了这支铁骑,大宋才能在短短数年之间压了燕国一头。
昌隆帝野心非常大,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耐性也远不如从前。
因此,按部就班步步为营这些最稳妥的做法,在如今的他看来却太过消极了。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就是一个纯粹的赌徒。
年少时敢用整个家族的命运去赌一个未知的前程,如今的他同样敢用中原的半壁江山去赌整个天下。
但很多事情是急不来的。
譬如说建立一支与骑兵同样强大的水军。
骑兵不仅需要数量庞大的马匹,还需要与之相配套的甲胄、兵器,以及训练有素的士兵。
单是每年消耗的银钱和粮草便是步军的许多倍。
而水军比起骑兵,所耗费的粮饷只多不少。
两相权衡之下,大宋主要的敌人是燕国和契丹,因此骑兵的作用暂时大于水军,昌隆帝只能忍痛暂时搁置了水军的建设。
尤其是擅长水战的勇义侯殉国之后,大宋的水军几乎成了一盘散沙。
虽然尚有镇远将军这样的老将统兵,但他年事太高,早已经不堪重负。
而周夙有能力人又年轻,似乎又让昌隆帝看到了建立强大水军的希望。
最大顾虑便是时间。
本来他打算拿出耐心给周夙五到十年的时间,相信他一定能够训练出一支强大的水军。
可如今看来却有些来不及了。
昌隆帝又看了一遍手中的军报,重重叹了一口气。
南疆大乱波及燕宋两国,看似情势危急,其实更是机遇。
弄得好了说不定能扩大版图,再不济也能让南疆对大宋俯首称臣。
可如今他手头能打水战的军队只有周夙手中那几万人,擅长山地作战更是少之又少。
这么好的机会他一旦抓不住,那姓卓的女人却绝不会手软。
一旦……
立在他身侧的的吴公公知道昌隆帝在愁什么,可他只会伺候人,哪里有那个本事替主子分忧。
不得已他只能轻声唤道:“圣上,您前儿还对长孙殿下说,等军报来了之后便召他来一起商议的,不如老奴这就让人跑一趟东宫?”
昌隆帝并没有抬头,只是轻轻嗯了一声。
吴公公赶紧走出御书房,唤来一名小太监仔细交待了一番。
大约半个时辰后,赵重熙随着那小太监走进了御书房。
行过礼后,他按往常的习惯走到了昌隆帝身侧。
“重熙,瞧瞧这个。”昌隆帝把军报直接递给长孙。
赵重熙接过军报仔细看了一遍。
内容和那一晚他们分析的大同小异。
只是没有想到,南疆的二王子此时居然就在桂州,而且成为了他父王的座上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