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3章 本科生与技术工(2 / 2)
举个例子,有次报纸报道说,杨州有位七岁的女孩,能自学初中和高中的知识。
立马便有雪山大学的人,上门联系对方父母,希望能够带走她单独进行教导,经过测试,智商高达149。
华夏的填鸭式教育容易埋没天才,按道理来说人口比美国多出许多倍,出现在某些方面具有特殊天赋天才少年的概率,也应该更大,可事实并不如此。
学校对平常人来说,是教育的温床,对天才来说却会毁了他们。
短短两年时间,雪山大学已经找到二十多位在某些方面具有天赋的青少年,不是说就一定会成才,但他们当中成才的几率,比普通人高出许多……
韩宣回答张书记说:“在我看来,某些专科学校,比本科学校更重要。
至少在培养专业型人才方面确实是这样,现在社会上缺少的不是理论派。
培养一位拥有特定技术的专科学生,需要的花费精力,远远比培养本科生多,他们能够更快进入社会。
所谓通十行不如精通一行,所以我建议你们多建一些专科学校,这对师资力量的要求也低。
如果有需要借鉴的地方,我可以将欧美各国技术学校的具体建设办法找给你,课程和大学大同小异,但是课程比较单一,主要是让人能够掌握一门谋生的本领。”
韩宣上过大学,虽然不是什么太好的学校,但也是真正的二本公办。
如果不是社会观念对“大学”有种莫名其妙的执念,让这层身份有点地位,回想起来可以说,前世他的很多时间,都白白浪费了。
不是说大学和学位没用,而是指对某些人没用。
华夏社会需要最多的是高级技术工人,并不需要那么多理论知识丰富的本科生。
这也比较符合华夏的国情,一个制造业大国,需要的更多是技术工人。
但很多人都不想当工人,他们想借助学历当小白领,想做公务员,而我们国家暂时不需要那么多白领和公务员,这就导致了本科生数量泛滥。
其实很多技术工人的工资,远远高于城市里的小白领,社会主流观念微微有些出错,还停留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年代,在西方,管道工都算中产,蓝领不比白领收入少。
以目前华夏就业人员短缺、市场迅速发展、人口平均教育水平不高的综合状况来看,设立学习时间更少的专科学校最适合,因此他才会提出这种建议。
张书记他们之前开过会,希望能够增加高校的数量,他是厦门大学毕业的,自然对大学生比较看重。
当初的大学生,还不是将来烂大街的大学生,在那个年代能拥有本科学位的人,都是些精英份子,他之所以能当上如今职位,这份学历功不可没。
听到韩宣的说法后,张书记来了兴趣,他之前没听说过,欧美也有专科技校。
现在很多事物都在往西方看齐,倒不是崇洋媚外。
国外现有社会体系持续几百年,能留下的东西,都有它存在的道理,借鉴它们可以少走许多弯路。
“假如能找到关于技术院校的资料,就发一份给我看看吧。
确实应该建一批专科学校,就拿刚才看到的电焊工来说,去上班月薪能拿到1000块,快比我工资高了。
我一个副省长,还不如翻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