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二章 正大阳谋(1 / 2)
既然是交易,那么利益交换的方式又是什么呢?
王师爷心中就开始琢磨着该如何将题目泄露给周楠,这事说起来简单,其实也难,且事态不受控,风险实在太大,一个不小心就会把自己给赔进去。
原因很简单,明朝会试因为考生一旦中式,那就是进士可以直接授官的,而且都正七品以上的官员。可说全天下的眼睛都盯着,要想搞动作谈何容易。
在明朝历史上,考官最多的是嘉靖二十年和三十八年,为五十七人。先后七次会试总共有三百六十七人,平均没届五十二人。
按照制度,主考官两人,分别是礼部尚书和礼部左右侍郎中的一人,这两人必须是进士出身,其是翰林院出身。
除了主考,还有同考官,也就是中式考生的房师。负责分经阅卷初选,人数为十八人。官职结构分别是:六科给事中、侍读学士、侍讲学士、翰林院编纂、翰林院编修。这就是所谓的十八房房师了。
不用问,这些人要么是清流言官,要么是翰林院学士,极为清贵,谁得面子都不卖。
主考、同考官下面还有监试官,每次两人,官职都是都察院御史。这也是言官,搞不定。
监试官下面是提调官,人数为两人,由礼部正六品主事担任。这是自己人,还好。提调官的工作是给考试提供考卷、供应物料,处理场内一切日常事务,就是个跑腿的联络员。
再下面还有印卷官两人,多由礼部郎中和主事担任,自己人。
收掌卷官二人,就是给考生收卷子的,都是从各衙门随机抽调的京官。
受卷官、弥封各二人,分别来自行人司和地方上的知府同知或者通判。
誊录官,每次考试四人,都是地方抽调来的州县正印官,也不会搭理严讷。
对读官五人,依旧是从地方抽调的知州知县。
巡绰官六人,这是武职,负责考场治安,乃是从京城和地方抽调的武官。
还有其他考官,就不一一介绍了。
从考官职能的设置和出身、官职看,总体上来说有三个特点:一,人数众多;二,实职官员和清流言官混搭;三,京官和地方官员各占一半。
所谓人多打烂船,真要做动作,这么多人,你怎么搞?
明朝的科举制度到了这这个时期已经极尽完善了,将所有可能作弊的漏洞都堵上了。
要想让周楠顺利中进士,除非泄题。
问题是,会试的题目可不是严讷出的。
按照会试出题的制度,考前,皇帝会让下面几个大臣各自拟一份考卷,密封于大内。他会在考试时随机取一份派人送去考场。
这出题人是谁,最后皇帝会选哪份卷子谁也不知道。
如此,才是真正地做到公开公正。
那么,要想取周楠就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考卷中留关节。
也就是双方约定,考生在文章中嵌入暗号。主考官在看到这特定的字句之后,就知道这是自己要取的人,手一抬就放过去了。
这也是最好最有可行性的办法。
在科举历史上,这样的事情实在太多,也不可能被人捉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