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蹊跷(2 / 2)

加入书签

沐忠亮的中军自然不能坐视,按既定方案对围山的清军发动了攻击。

清军也没太过纠缠,见后头的图海没有增援的意思,丢下一些尸体又退了回去。

战局看似没有什么变化,又恢复了平静,但是此时两方的本阵俱已前移,沐忠亮站到高处那个望远镜甚至都能看清对面的旗号,金鼓相闻。这时候但凡有一点风吹草动,都有可能成为引燃这个火药桶的火星。

人上一千,彻地连天,人上一万,无边无沿,说实话图海的大片连营,给沐忠亮的心里压力也是不小,看这架势,清军是倾巢而出了。

不过这样全军聚在一起,并不符合兵家常理啊,侧翼后路什么的他都不顾了么?

放下望远镜,他问身边的邓凯,“既然图海前出至此,我们的右翼偏师有没有机会绕后?”

邓凯结果望远镜认真看了良久,嘴里默念记着数,“观其营帐连绵几里,大营应与图海总兵力相符,不过下官总觉得有些蹊跷。大人,给下官一晚的时间,待探查一二再定行止。”

一直到晚上开饭,邓凯一直都待在这座山包上。沐忠亮不懂这些观烟数灶的传统活计,索性自行巡营以及处理日常军务去了。

直到第二天早上,邓凯才红着眼睛回来,“鞑子侦骑四出,斥候难以靠近,下官观察了一夜,无论从营帐数目,造饭的炊烟数量,今早我还特意遣了人去看从营中运出的粪车数目,都看不出什么蹊跷,大抵清军真的是主力尽出了。”

“呵呵,这图海原不过是穆里玛一副将,这用兵怕是还不如尚贼这些人,既然他们顾头不顾腚,右翼黄圃是否可以轻兵入湘,袭扰其后路?”

这图海一直都是四平八稳的样子,此时难得露出了破绽,原本就在以少敌多的沐忠亮自然不想放过这个机会。

不知什么缘故,邓凯总是觉得心里不踏实,一个有耐心以成倍兵力与你相持为什么突然间会如此冒进?这根本不合常理。要么就时决定短时间内与你决战,要么就是另有谋算。可看对面这不紧不慢的态势,难道真是后者?

“还请大人再等等,下官总觉得此事颇为蹊跷。”

听他这么一说,沐忠亮也没底,本来苏诚这偏心的布置,孤悬的右翼就是可以灵活使用的力量,一般来说对手至少会派出少量兵力牵制才对,现在清军在黄圃方向根本不设防,大模大样地露出后路,说实话也颇为诱人。

这时秦岳忍不住出来发言了。

“公爷,战机稍纵即逝,图海能力如何我不知道,可无论尚贼和马宝都是打老了仗的人,说不定过两天,只消派出数千人补上这个缺口,那机会就没了,如果公爷不放心,我愿请缨领本部骑兵入湖广,如此一来,即便鞑子耍什么花样,我打不过还不能走么?”

“大人不可,我军本就缺骑兵,秦将军一走,我军便无骑兵堪用,于决战不利。”邓凯几乎是下意识就立即劝阻。

秦岳不满了,“邓将军,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难不成我们就在这里和鞑子打呆仗吗?”

“行了,邓大人也是谨慎,没什么不对的,打呆仗就打呆仗,看谁打得过谁。”最终沐忠亮还是选择了保守。

既然要打呆仗,出于明军的光荣传统,在这个时候应该干什么了?自然是挖沟。于是好好一条官道又开始被人为大肆破坏。图海就算没见过,可尚可喜几万大军是怎么完蛋的他也是听说过的,自然不能让他们挖得那么舒服。

第二日,他就下令马宝,让他遣骑突袭。

见清军有动静,明军前线响起一片哨声,正在挖坑大兵们放下铁锹,匆匆就列好队

按照清军的老办法,这些骑士上阵前甚至穿了两层棉甲。在以往和明军作战时,确实能起到挡子弹的作用。

但是有两个因素不同了,一是明军的火铳无论是口径还是质量都和以前那种鸟铳不可同日而语,二是现在的明军可不是“放了三枪就算对得起皇上”那种烂货,而是子弹打完了还会和你拼刺刀的彪悍人物。

按照他们的惯用伎俩,这些清骑先是在一百步的距离下马,摘下背上的重弓准备射击,待敌军慌乱再一举冲溃敌阵,可眼前的明军举着枪不为所动,但阵后头的炮兵却发声了。

骑兵不似步兵的密度那么高,一百步开外的霰弹散布也已经不小了,其实炮击效果并不算太理想,不过总要比射箭强些,而起这样对射,明军死得不过是大头兵,马宝这头死得可都是精锐的骑士啊。

这种赔本买卖当然不能做,骑士们连忙控制住有些慌乱的战马,跨上马开始冲锋。

在这个距离上的骑兵突击,火铳临敌不过一发,不过这一发就有些惨烈了。历史无数次证明了在燧发枪时代用骑兵冲击线列正面和找死是没什么区别的。再加上马宝本来就有点首鼠两端,见又死了一批人,顺理成章地就转进了。

回去以后,图海也不以为意,随口训斥两句,今天的攻势就算完事了。

于是明军继续吭哧吭哧地挖沟,第二天,清军又来了,这会除了马宝的骑士,还有尚可喜的步兵。

步兵先是正面冲击,弓弩对射,骑兵转而趁战线胶着时扑向两翼。这时明军军官自然按操典列方阵抵抗骑兵。

这一日清军又无功而返,图海同样没有说什么。但回到营帐中,他打开一本手札,坐下思考一会,开始在上面纪录。

“贼火力凶猛,战术近似西夷洋枪队,甚至犹有胜之,从长远看,我大清也应有此枪支才是。但现在以现有兵力,亦有一权宜之计似可破,待明日试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