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清河(1 / 2)

加入书签

“就算你说的都是真的,也是真心投靠我大金,可是很遗憾,你来晚了。”

努尔哈赤叹了口气,似乎有些心灰意冷地摆了摆手,“我已决定,上表乞降。”

“父汗,不要啊!”

“大汗,万万不可!”

代善与阿敏,同时大吃一惊,齐齐跪倒在努尔哈赤面前。

努尔哈赤苦笑道:“只是抚顺一个小城,就让我大金吃尽了苦头。此时不降,等到南朝大军杀到时,再降可就晚了。”

代善咬着牙道:“八旗子弟,宁愿死,也不愿降!”

范文程却呵呵笑道:“大贝勒,放心吧,大汗是肯定不会投降的!”

努尔哈赤眼中的精光一闪而过,淡淡问道:“为何?”

范文程道:“原因很简单,我听说大汗酷爱《三国演义》,那么对于孙权下定决心联刘抗曹的原因,自然就不陌生了。依在下看,诸葛亮舌战群儒,周公瑾一言而定,其实都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鲁肃跟孙权说过的那两句话。而这几句话,也正是我想对大汗说的,众人皆可降曹,惟将军不可。”

努尔哈赤不动声色,“那依你之见,若死战到底,击退南朝大军,又有几成可能?”

“十成!”

范文程自信满满,“抚顺虽有小挫,但并未伤及大金元气。明廷若是决议来攻,则必然会从关内调兵,劳师远征,彼时大汗坐拥天时地利人和,又何愁不能战而胜之?”

阿敏不客气地斥道:“一派胡言!辽东明军,尚有十余万人,如何必须要丛关内调兵?”

范文程侃侃而谈,“首先,张承荫身死之后,明廷之上,为了辽东总兵这个肥差,必然会有一番争斗。不管最后是谁胜出,都非一两日内能决定的。然后,我有十足的把握可以确定,辽东各地兵马加在一起,最多不过五万之数!”

“这不可能!”

阿敏满脸的不相信,“我记得前些年李成梁给南朝皇帝上书,折子里写的清清楚楚,辽东二十五卫总计兵丁十一万余人。而辽东在这期间,又并没有过大规模的兵马调动。所以,你说的,根本就不可能!”

李成梁的奏折,阿敏是怎么看到的?

这个问题,不是范文程关心的。所以,他很轻松的笑了笑,“我祖父曾担任过沈阳卫指挥同知,对这里面的门道,最清楚不过了。按照旧制,明朝皇帝,是不得擅自离京的,所以李成梁天高皇帝远,欺上瞒下就很正常了。他如数上报,那么朝廷发下来的饷银,他就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可是李成梁是个什么货色,没有人比大汗您再清楚了吧?”

努尔哈赤点了点头,“没错,李成梁虽然骁勇善战,但却极其贪财,这倒是很有可能。”

范文程笑了笑,“征伐辽东,是肯定的。但何时出征,又有何人挂帅,短时间内却很难确定。所以,我们有充足的时间来准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自李如松后,明廷再无一人可称当世将,至少比起大汗您来,有天差地别之远。正所谓一将无能,累死三军,所以哪怕明朝倾举国之兵而来,也并不可怕。”

努尔哈赤笑了笑,终于将范文程扶了起来,“那先生不妨大胆猜测一下,明廷会在何时出兵,又会以何人为帅?”

范文程仿佛早已想好了一切,“发兵之日,应在今年年末。挂帅之人,我猜,会是杨镐!”

“杨镐?”

努尔哈赤皱眉想了片刻,失声笑道:“就是那个在朝鲜战场上贻误战机又谎报军情的杨镐?”

范文程点头,“正是。”

努尔哈赤哈哈笑道:“如果真是他,那就太好了!”

范文程却没有笑,而是深吸了一口气,道:“大汗,奴才斗胆问您一个问题。”

努尔哈赤心情正好,也没在意,点头道,“问吧。”

范文程问道:“大汗,军中存粮,是不是已经不多了?”

“嗯?”

努尔哈赤猛然睁大了眼睛,要吃人的野兽一般,瞪着范文程厉声道:“胡说八道!”

范文程却笑了,“大汗虽然嘴上否认,但奴才心里却已有数了。请大汗不必为军粮发愁,奴才有粮草十万石,送给大汗做见面礼。”

因为前车之鉴,而一直保持沉默的代善,听到范文程这话,立即激动地跳了起来,“在哪呢?”

范文程不急不忙,缓缓张嘴,说出了两个字,“清河。”

“清河?”

代善皱了皱眉,面带狐疑地打量着范文程,“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同样一直没有开口的皇太极,却突然上前一脚踹在了范文程的心口,面如黑墨,“狗奸细,不怕死么?”

“八弟,你这是作甚?”

阿敏上前拉住了皇太极,“不要冲动,要打要杀等他把话说明白了再说也不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