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这样的国君不能留啦(1 / 2)

加入书签

栾书这是想做什么?

不是他一直在做局,没有明显效果就亲自下场怂恿国君,才有了今天的局面吗!

现在,什么锅都是国君的啦???

只不过,栾书的话说得很在理。

无论是什么时候,想要处理卿大夫都要有个罪名,哪怕那个罪名再小,怎么都需要有真凭实据。

关于这一点,绝对是所有“卿”的共识!

要不然,他们那么辛苦爬上卿位又是为了什么?

不就是特权嘛!!!

栾书说郤氏无罪,指的是没有能够拿出来并令人信服的罪证。

郤氏的跋扈和嚣张不是罪行,只能说是得罪人。

只是现在晋国……或者说各国的律法也就那样,简陋到令人发指。

不过,关于定罪还是有规定可以遵循的。

其中包括人证与物证,又有不是那么详细的分类。

比如,直接的目击证人,窥探到行事过往却没看见真办了什么事的人,等等。

物证可以是书面的文字,也能是凶器,等等。

那些律法还是范氏给制定,经过了赵氏审核并通过的。

赵氏覆灭,晋景公至少有人证和物证。

虽然那些人证和物证未必靠谱,但拿出来了啊!

晋景公还取得了元戎以及多数“卿”的认同。

这一次国君没跟“卿”沟通,直接让自己的宠臣动手。

就看国君能不能拿出郤氏有罪的证明,哪怕是捏造的。

栾书说国君乱下令,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没有跟至少一位“卿”通气,怎么都要拿到元戎签发的命令。

所以,光是有国君的印玺,相反证明了国君的乱来。

杀死臣工,还是卿位家族?

即便是栾书,肯定也因为国君的作为,感到了极度的后怕。

国君现在能灭郤氏,下一次就能灭栾氏或其他家族。

不止栾书要怕,晋国的贵族又有谁不该怕?

至于说不义?

首先是元帅、执政和中军将有保护国君的责任和义务。

同样的,国君需要考虑元帅、执政和中军将的安全。

两者其实是相辅相成的。

结果国君派胥童囚禁了栾书,顺带连中行偃也被囚。

还不知道胥童是怎么对待栾书和中行偃?

看栾书的态度。

再看中行偃一脸的铁青。

怎么都能猜得出胥童什么态度都可能有,就是缺乏尊敬。

“武。”中行偃的战车刻意与吕武并驾齐驱,问道:“何时知晓此事?”

吕武说道:“胥童与长鱼矫连夜拜访,方知此事。”

中行偃脸色不由有些怪异,估计是在思考胥童和长鱼矫为什么去邀请吕武吧?

“我知此事,寻上军佐、下军将与新军佐……”吕武将过程讲了出来。

他说话都有证人,只是其中的一些过程没讲全。

包括为什么要在“新田”留下一个建制齐全的“旅”,又为什么调令一到就能让军队入城。

中行偃一边听,一边点头,说道:“阴氏已成国之砥柱也!”

一句话让吕武做出明显愣住的表情,却见中行偃让驭手加快速去,很快两辆战车错开。

他们往宫城的方向前行。

一路上看到的是空无一人的街道。

每一座宅邸之内都是黑漆漆。

要是有透视眼,能看到只要是个贵族,院子里必然是站满了武装人员。

普通人家则是一家子抱在一起,满脸的惊恐和不知所措。

一些觉得自己够份量的家族,他们在看到栾书的身影后,选择打开了家门走出来,默默地带上自家的士兵,跟在队伍后面。

他们事先知情也就罢了。

不知道的话,少不了找熟人问一问。

“阴子。”羊舌肸半道加入进来,刻意找到吕武,说道:“听闻阴子乃首发?”

所谓“首发”就是第一个有行动的人。

吕武看到羊舌肸有些意外。

这一家子是公族,尤其是近期国君在大力栽培,一块去宫城合适吗?

另外,羊舌氏是带着什么样的立场,加入到这一支由栾书为首的队伍?

吕武说道:“此间事未了。若有疑问可寻元帅。”

羊舌肸吃了个软钉子,只能不断地讪笑着。

估计是没达到目的,他又说道:“如此作为,与逼宫何异?”

夭寿!!!

元戎带头逼宫啦!

然后?

一些人的神经肯定是要紧绷起来。

上一次郤锜让大军入城,只是稍微逼近宫城,止步在一个街区之外。

现在栾书带头,会不会停下来?

吕武看向了栾书所在的战车。

那一辆战车上站着栾书和韩厥、智罃,简直是超豪华的阵容。

能看到韩厥正在与栾书你来我往地争执着什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