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9章:阴氏还能缺了狐朋狗友?(2 / 2)
说难听点,贵族开恩式的给一两个泥腿子有晋身的机会,他们管那个叫恩赐。以律法形式来规定一个群体都有晋身之资?那不是在干将贵族身份进行批发的事情嘛!
什么玩意一多就会变成路边摊货色,本来能吃独食的事情被破了规矩,一帮既得利益者还不得恨死啊?
贵族老爷们想要的是“万世不易”,认为阶层之下的奉献和牺牲就是一种理所当然,乖乖背朝烈日面朝土,再乖乖听命去送死,为什么要有改变???
商鞅为什么会被战国时期的普罗大众视为伟人,到了后面的封建王朝却变成一个暴虐流毒的人?
有商鞅那一派徒子徒孙不给力的原因,要是法家的徒子徒孙像儒家的徒子徒孙那么能忽悠,至于吗?
商鞅变法动了当代利益既得者的亲命,造福了广大的群体,连带后面一批又一批既得利益者的利益都受到了威胁。
一直到经过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的爷、爹、孙三代大肆批发“二十等爵”,才将商鞅搞出让人晋身的规则从某种程度上破除,破坏了“信誉度”和庄严性,进入到人治阶段。
再后面,每一代王朝的既得利益者?谁不想人上人永远是人上人,人下人永远被人上人进行廉价驱使?
吕武到了范氏府宅才从深思状态脱离出来,心里感概道:“那么看,魏绛还是挺有前瞻性,就是胆子太小了。”
什么意思?
魏氏洞察到了阴氏“化家为国”的计划了吗?应该是有那么点,只是不相信阴氏的胆子能有那么大,陷入一种纠结和迟疑状态,不敢再跟阴氏保持亲密无间的关系了。
现在,魏氏和阴氏的亲密度清零,不代表两家从此以后就变成仇敌,简单的视为各自的发展不再进行联动就可以了。
更直白一点的来讲,魏氏不乐意无条件配合阴氏,包括帮忙封锁关于秦国那边的消息。
士匄出门相迎,有些不理解,又带着期盼,招呼道:“突兀前来,可有要事?”
没事就不能串门啦?以他们的地位,还真没事就少串点门。
吕武没有说事,简单的回应招呼,扫了一眼街道,跟士匄一块进去了。
范氏在“新田”的府宅历史比阴氏悠久多了,占地方面跟阴氏的府宅差不多,就是格局方面比较“常规”了。
当然,吕武建造在“新田”的府宅是用建设“要塞”的强度来搞,建成之后惊掉了一大批人的下巴。
在那之后,各个在“新田”有足够地皮的家族,他们或多或少对自家的府宅进行了改建。
“我此番前来,为郑、宋、卫之事。”吕武看着前方水塘上被风吹得左摇右摆的荷叶,又发现天空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已经被乌云笼罩。
秋天就是这样,没多久之前还阳光普照,过一会乌云也不知道从哪冒出来遮蔽了天空。
士匄立刻来了兴趣,说道:“郑拒不归还侵宋所获城邑,视我为无物也!”
老范家可不会轻易放过郑国,碍于先君晋悼公的坚持,再加上吕武配合晋悼公的政治主张,晋国才接纳了郑国。
晋国为什么要接纳郑国?还不是郑国非常有诚意,干脆利索地割肉给晋国,还有郑国后面又跟楚国卯上,来进一步展现靠拢向晋国的坚定意志嘛。
吕武先是愕然,随后摇头笑着说道:“郑归于我,郑宋相恶与我无关。”
晋国是老大,的确能调解各个小弟的矛盾,小弟表示那是他们自家的事情,老大总不能每一次都直接挥出大棒吧?
郑国不愿意将付出伤亡和国力代价的城邑归还给宋国,却也没有表示要永久强占,要求宋国拿出人口和财帛赎回城邑,算是很通情达理了。
宋国的操作比较骚,要求郑国就是必须归还城邑,一根毛一块铜板都不会交给郑国,另一边又威胁郑国君臣说要建议晋国将他们踹到一边去。
老大从某种程度上是小弟的“筹码”没错,就是用着拿来吓唬人的,宋国要是有事先取得老大的许可,那么干并不算过份。
比较要命的是晋国知道那么件事,是从郑国那边知道,宋国并没有事先跟晋国沟通。
“郑宋相恶与我无关,宋卫相亲则有。”吕武也不多绕圈子,顿了顿让士匄消化消化,才接着往下说道:“曹鲁会盟,宋卫互友,郑入其局,诸侯不费光阴是也。若楚北上,焉我有利?”
兄弟,里面有太多能够操作的地方了。
要不,范氏出人出力,阴氏只发挥影响力,合作赚特么不止一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