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王濛和意识流(2 / 2)
如果记得没错,这话王濛似乎是说过,他就主张过小说不必太在乎情节安排。
想到这里,庄语笑道,“你这说法倒是跟王濛先生不谋而合。”
“哈哈,我不是跟他不谋而合,我是从小耳濡目染,听得多了,这种想法自然就根深蒂固了。”王其昭笑道。
他随口一说,庄语却听出了一点深意,又想到两人同样姓王,忽然有了一种让他自己都有些不敢相信的猜测。
他立马在脑海中调出了关于王濛的记忆,忽然发现王濛竟然还在世,而且是如今少有的进士之一。
但是有一点不对,王濛是南皮人,王其昭是虚县人,根本不是一个地方的人,血缘上能有什么关系?当然,这也不能证明两人就没有关系。
“耳濡目染?难道你家有人信奉王老的这一套文学理论么?”庄语还是把自己的问题侧面问了出来。
王其昭看了看庄语,忽然诡异地笑了起来,“你怕是心里面有了猜测吧。”
庄语没有接话,王其昭又说道,“其实跟你说了也没有关系,又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王濛就是我曾祖父,我小时候住他家,他的那一套文学理论对我影响还是比较大的。”
“你竟是王濛先生的曾孙!”庄语没想到自己的猜测成真,有些惊讶。
王其昭则是无所谓地摆摆手,“我曾祖父也不只我一个曾孙,再等到我们这些堂兄弟生了孩子,我们家的人还要更多。”
庄语点了点头,这就是人活得久的一个特别的现象。
不过王其昭作为一个进士的曾孙,上了风城师范大学这样的学校,倒也着实让人惊讶。毕竟不论如何,中国还是一个人情社会。
要说王濛这个人,今年估计也有一百一十多岁了,之前做过文化部的部长,他可是经历过十年浩劫的作家。
他的那本《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庄语可是印象很深。那本书写了一个共青团委的青年对官僚表达不满,这部书对党的干部有些批判,虽然尺度不是很大,但是对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来说,其实尺度已经可以说是相当大了。
也是因此,他被划为右派,日子也开始不太好过了。一直到后来,平反之后他才再次提笔创作,也逐渐成为中国文坛意识流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而王其昭之前说的那一套理论,正是王濛所提出来的。这也是意识流文学的核心所在,对于意识流来说,小说的情节安排本来就是次要的,小说的核心思想也不是通过情节的安排来实现的。
就像是描写一个女人有多好看,有的人可能会写鼻子是高是低,头发是长是短,是卷是直,脸是黑是白,腿是长是短。
有的人可能会用侧面烘托,比如闭月羞花,沉鱼落雁。
但是意识流一般只有心理描写,一个女人美不美只跟心理有关系,并不太跟外表有关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