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八十年代辣妹子(10)(1 / 2)

加入书签

八六年是个丰收年。

青筝的运气很不错。建新厂第一年, 就赶上了好年景。

人生就是这样, 成功的人,除了本身要非常努力之外,往往还需要那么一点点运气的。显然, 老天爷对青筝不错。

六月份毛葱和大蒜开始收获的时候,青筝就知道,这一年的生意差不了。不说柴家岗已经家家种蒜,整个哈拉海镇还有周边的几个镇,差不多有三分之一的人家都已经成了青筝的固定客户。连带着,卖三辣的人也不再只是青筝一家, 来买三辣的人多了, 自然就有人会另起炉灶,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还不光是当地人已经越来越多靠三辣为生,外地来的客商也越来越多了。

国道边儿上,几个月内就有三家中转站建起来。虽然三家加一起, 还没有青筝的一成收货量多。至少也说明了,后世闻名全国的三辣集散地开始有雏形了。

事实上,青筝很乐意看到这种情形出现, 也是她等了很多年的事情。

没有哪一个大型市场的形成是靠一家之力的。

她做的,不过是个引子罢了。

只有市场做起来了,她才有更多的机会赚到钱嘛。

“这新机器就是好, 用人少不说, 一天就出了原来咱们人工一星期的量。”任二哥是车间的主管, 跟青筝一起在车间转的时候, 感慨着机械化的力量。

“那当然了,要是不好,咱那几十万不是白花了嘛!”青筝就笑。

“好几十万呢。够给工人开多少年的工资了。”大嫂在边儿上心疼钱,这年头的几十万,那完全就是天文数字。

“大嫂,不能这么看的。你看这机器生产出来的咸菜,比人工的标准和味道都更加统一。还有这罐头瓶子,原来咱们是半机械半人工,慢不说,还压得不严实,漏气的多,总得返工。新机器就没这些毛病了吧?再说了,这用人多了,矛盾就多。修机器总比管人要简单吧?”青筝跟大嫂解释着机械化的意义,她是不知道再过些年,人工成本有多么的高。

“我是不懂这些个。不过你说的倒是真事儿,现在可省心多了,这么些天,我都没挑出来几个漏气的。光是最后一道检查的活儿,就省出来两个人呢!”大嫂只关注她的工作范围。

“那就好,那就好。”青筝附和着。

三个嫂子各管一摊儿,大嫂人爽利,能管事儿,带人看着机器,检查残次品。二嫂是个闷葫芦,只知道干活儿,就带着几个跟她性格差不多的工人在生产线上。三嫂人细致,管着最重要的分捡工作。这活儿不细致的人可干不了,这要是不小心捡几个烂菜到机器里,一下子几百罐的咸菜就变味儿废掉了。

做咸菜的工程虽然不是很多,但中间有一个等待腌渍的过程,以前没有冷藏库的时候,机械都只能在需要的时候用,并不是每天都有工作。现在好了,过了第一批的等待时间。以后可以保证日常的工作了。厂子里的工人都是计量挣工资的,这时候的人,穷怕了,不怕苦不怕累,就怕没活儿干。

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着。挺好。

“任总,你看运输这边儿是不是要再添几辆货车?咱们现在收货出货的量都这么大,收的时候还能让乡亲们自己送,但是送货要让买家自己运的话,价格上要被压低很多,以前量没有这么大的时候,雇车应付一个忙时也行。现在咱们咸菜产量也增加了很多倍。一辆车无论如何也跑不开了。”谷山到办公室跟青筝请示工作,他主要是负对外的三辣收售这一块儿的,运输是对他工作影响是大的因素之一,也是他一直负责的版块,之前厂里只有一辆大货车,也算不上什么正经的版块。现在看,随着业务量的增加,原来那种忙不过来的时候外雇货车的办法,是不太够用了。

“我知道,这不是现在钱紧张嘛!新咸菜还没有出厂,资金收不回来,又正是大量收菜的时候,很多人又要付现,钱都压住了,倒不开了。我这不也正愁着嘛!贷款是贷不出来了。”青筝也犯愁,业务发展太快,她又是白手起家,没有什么后继财力,财金链衔接不上,是很无奈的事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