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第6章(1 / 2)

加入书签

她扭头去看,原来是炕上一个六七岁的孩子在她背上轻轻踢了一脚。那孩子眼睛滴溜溜地转,瞧虞锦回头望来,又勾勾脚腕,在她雪白的披风上踩了个泥脚印,滚到一边咯咯得笑。

虞锦脸上的笑模样立马没了。

大夫人眼尖,心思也细,指着那孩子训:“狗儿你做什么呢!快给姐姐赔个不是!哎哟锦儿呀,这孩子不懂事,要不你把这披风脱下来,伯娘拿回去给你洗干净,改日再送来。”

“不必。”虞锦摆摆手,也懒得跟一个屁大孩子计较,站起了身。

她进门两刻钟,这还是头回冷脸。

时下盛行弯弯柳叶眉,她却眉峰深黑利落,笑容一收,竟比陈塘县官儿最大的县老爷瞧着还要慑人。

满屋子长辈竟被个丫头片子的气势镇住了,只听她道:

“我爹以前常跟我说,做生意全靠一张嘴,我瞧几位伯伯伯娘都是能说会道的人物,怎么家中铺子经营成这样?就说我住的这条街上,西边一处点心铺子、东边一处茶馆都顶着虞家的招牌,却全关门大吉,伯娘怎么不把嘴皮子的能耐用在上边?”

屋里满满当当挤着的二十几来长辈,脸上的笑一下子僵住了,紧挨着她的大夫人首当其冲,磕磕巴巴接不上话。连炕上乱滚的孩子都觉出气氛不对,小心翼翼爬了下来。

众目睽睽之下,虞锦不紧不慢地弯下|身,拍了拍披风下摆的灰印。

“都说人活一张脸,家靠明理风。听我爹说,几位伯伯都是读过书的,想来该比我这满身铜臭的俗人更明事理才对。一大家子坐吃山空,靠着我爹一个妾生子奉养,可不是规矩人能做出来的事。旁人艳羡得眼睛都红了,自个儿可不能飘到天上去。”

“你!你这数典忘祖的混账东西!说的这是什么话!”老夫人跳起来就骂,气得脸色青白,就差当场厥过去了,几个儿媳忙挤上前给她揉胸口。

拍干净披风上的灰土,虞锦扬起脸,又是一个明晃晃的笑:“我说话直,怕是要叫老夫人不高兴了,可总得把这道理讲明白。”

“行啦,今儿家里乱糟糟的,便不留晌午饭了。哪日老夫人想明白我这道理了,咱再坐下好声好气地说说话。”

话落,虞锦抬脚便走。刚走了两步又折回来,弯腰,拿起炕上那俩袋子,笑道:“这零嘴我就带走啦,我一向贪嘴,正好尝尝诸位长辈心意,顺道儿瞧瞧里头装着什么精贵吃食,竟能拿来当见面礼了。”

她前脚刚迈出门槛,便解开口袋,扬声招呼院里的人:“来来来,这是老夫人带来的炒货,大伙儿分着尝尝。”

满院子护卫奴仆都上前抓了一把,还有几个往这头道了声“谢谢老夫人啊”,仿佛是专门做给他们看的。

虞家大爷一口气没提上来,手抖得连茶盏都端不住了。瞧着他这侄女走远的背影,满脑袋只剩一句话。

——唇角薄削,绵里藏针,竟跟她爹一样是个薄情之人!

虞五爷“薄情寡义”的说法,是已逝的老太爷临终前留下的。

那还是七八年前的旧事了,老太爷卧病在榻大半年,嫡庶儿孙二十几个通通围在膝下嘘寒问暖,唯独老五没回来。

写信一问,答:忙着做生意呢。

其实他也没惦记着老五,信也不是老太爷写的,而是虞家大爷代的笔,信里哀哀戚戚好一番孝义,连自己都被感动到了,图什么呢?

——老爷子想叫自己的身后事风光大办,虞家大爷心疼这个钱。

一去十几封信,却始终没把人叫回来。

老爷子临去前心心念念的风光大办也没得行,四个房的老爷媳妇因为谁家出多少银子吵破了天,最后老夫人一拍案,动了自己的嫁妆银,才叫老头子下了葬。

经此一事,一家人纷纷埋怨那个有钱却没掏钱的虞五爷。要不是虞五爷人在京城,怕是得被几个嫡兄抓到坟前用家法,以慰老太爷在天之灵。

至于虞五爷为什么与本家这么疏于往来,虞锦并不清楚,她爹没跟她提过。左不过那几个原因,比如幼时遭人白眼,亲娘受了大妇磋磨什么的,陈芝麻烂谷子的事,他爹不爱说,虞锦便没问。

府里人吃晚饭时还在聊这事,弥高呵呵冷笑:“这家人也真是,花着咱家的钱买宅子买良田,还想拿捏主子,真是猪八戒擦粉……”

虞锦轻飘飘睨他一眼,弥高皮子一紧,连忙把溜到嘴边的脏话咽回去:“真是笑话!”

虞锦这才满意,赏了他一块杏仁酥,就是那两袋子零嘴里头的。这杏仁酥油大,味儿倒还行,正好家里厨娘切伤了手,这条街上又连个像样的食肆都没有,几个丫头凑合弄出了一锅汤,一群人便就着零嘴当晚饭吃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