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2 / 2)

加入书签

更多的会把注意力放在身边的人上,这叫起内讧。

曾如琥低垂的眼帘中闪过一丝不屑。他们也不想想,豫王若倒,元桢手下烈焰骑的铁蹄,还不分分钟踏进燕京来,将这偌大的燕宫踏的粉碎么?元桢……也不是好相与的人啊。

他嘴角勾起,耳鬓的头发隐隐泛白。不过这也不关他的事。他们爱如何折腾,就如何折腾去好了。

随着日子愈往及冠大典推进,城中京畿营的守卫越发的密集严格起来。在庆国公的指挥之下,整个燕京的气氛虽仍热闹,但人群中多了不少眼线,为迎接各国使臣的到来。

在燕京的排查严密起来之前,叶挽终于在暗卫的帮助下将叶富贵送出了燕京,让他们趁着形势古怪起来之前先赶往了羡州,待燕京的事情处理完毕之后再一齐在羡州重逢。

只是……燕京的事情,怎么才算是到了头呢。

瑞嘉帝的及冠大典早前就在钦天监的卜算之下定在了十月初一这天,在一片沸沸扬扬的嘈杂期待声中,万众瞩目的豫王殿下终于在时隔三十年后归京了。

豫王萧天鸣被贬离京的理由是一件不可哄替的密辛,不过说是密辛,也不过是对于朝廷来说。因为那牵涉到一桩三十年前的大案,死伤百万的大案。自从那重大事件发生之后,豫王殿下因不满当时的陛下昭阳帝的判处,与之御书房争吵,更有甚意图改变昭阳帝的决判。是以昭阳帝一怒之下,将其贬出燕京,派去西北苦寒之地镇守,无诏不得归京。

萧天鸣一守就在陇西守了三十年,代替了原先那位赫赫有名的大将,靠着十几万新兵蛋子,终在陇西混出了名堂,与西秦两两相望,成为大燕最西边的一道壁垒。

其间,他抵御住狡猾北汉的偷袭,抵御住蓦然奋起的西秦的进攻,将整个陇西的百姓护的滴水不漏,三十年来无一起百姓被战事波及的事件发生。俨然就是陇西百姓们心目中的天神。

只是百姓们爱戴了,朝廷心里自然就不怎么舒服了。我只是把你贬过去受苦受难的,你却自说自话的混成了西北的天,陇西百姓心中只知豫王不知朝廷,那还得了?遂在昭阳帝病重之后把控朝局的某位皇后手下,为打压镇西军的势头,多年来拖发军粮,克扣军饷,就为了小家子气的让镇西军支撑不住必须向朝廷俯首。

谁知道,镇西军非但没有服软,反而变本加厉。

你不发钱,好的没关系,我自己赚就是了。

豫王彼时已经是拥兵五十万以上的巨人,将整个大燕其他地方的军队调集加起来才能堪堪拼得过他。遂他一怒之下,直接断了整个陇西的赋税,将税收用于军饷。

朝廷问责,答之:你再不发军饷老子的兵就要饿死了,饿死了那虎视眈眈的西秦分分钟就踏进金门关把你们置于死地了。朝廷自己种下的苦果,只得自己咽下,眼睁睁看着豫王垄断了大半大燕江山的赋税,将镇西军养的又肥又壮。

若是昭阳帝泉下有知,不知道多年之前,会不会后悔怒极将豫王贬去西北呢?

朝廷越发的控制不住豫王,恐其有反意,只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安抚至上。看着他左踢西秦右踏北汉,带给西北边境大几年的和平,甚至名声隐隐向外扩张,直达燕京。

这位昭阳帝的亲兄弟,幼年开始就在楚家军中混迹,到底不是个凡人。他带出来的左右手也是非常人所能及,那一位位战功赫赫的大将军,无论放到哪国去,都是举足轻重的大人物啊。

边境的战事终于逐渐偃旗息鼓,归于平静。昭阳帝驾崩之后,早就被立为太子的瑞嘉帝登基了,只是当时瑞嘉帝仍年幼,钦天监称陛下年幼体弱,先帝又刚去世,北汉战事纷乱,登基大典不宜办的太过隆重。遂在曾后的意思下,几年之前的登基大典竟是连外客都未请几位,就这么草草过了。

萧天鸣厌恶曾后至极,也懒得回京参加侄子的登基大典,眼不见心为净。

如今这及冠大典,其实也相当于弥补当时并未大操大办的登基大典。自己义子又“身陷”燕京,还听说了西秦那个奇葩的烈王也赶来了燕京,豫王当即拍大腿想,这不行,这次老子一定要参加了。这才兴致勃勃的带亲卫赶来了燕京。

至于宫里那几位心里要担心点什么,考虑着什么,那就不关他萧天鸣什么事了。

欢呼雀跃之声从城门口一直延伸到合明街上,直到那位万众瞩目的豫王殿下进了嘲风将军府才有所收敛。

布阵精齐的镇西军目不斜视一丝不苟的站在偌大的将军府门口,即使略显拥挤也丝毫不损其铮铮铁骨的气度,数千精兵整齐地列在府门,鸦雀无声。

被他们所感染,连围观的百姓都逐渐掩了声息,似乎多说一句讨论的话都是对这支守卫大燕三十载的铁骑的亵渎和侮辱。

中秋之后的天气已经没有炎夏那般热辣,正午的微风轻拂,温柔的抚摸着所有人的脸庞,轻轻的驱散热意。

叶挽乖觉地站在人群之中,不动声色地打量这位仅仅第二次见面的豫王殿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