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三二章 方辰好大的胃口!(2 / 2)
电缆出现的时间极长,可以说自从人类可以利用电能,电缆就已经出现了。
而现在交换机已经技术更新换代了好几代,从最早的磁石交换机,纵横交换机,到空分交换机,以及最新的程控交换机,可以说交换机,正在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发展着,但相互之间的连接方式却依旧是电缆。
相对于光纤来说,电缆的价格便宜,规模大,并且可靠性高,但正如方辰所说的那样,一旦涉及连接远端设备,因为电阻的原因,会出现信号急速减弱以及维护技术要求高,成本高的缺点。
而光纤与电缆这样的铜质介质相比,光纤无论是在安全性、可靠性还是传输性能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除此之外,光纤传输的带宽还大大超出铜质线缆,支持的最大连接距离达两公里以上,具有抗电磁干扰性好、保密性强、速度快、传输容量大等优点。
唯一的缺点就是有些太贵了,不合用,所以在全世界都一直没有普及开来,即便是朗讯,爱立信,富士通等国际通信设备企业所用的连接方式依旧还是电缆,而不是光纤。
“我觉得光纤换电缆是可行的。”李一南突然无比认真的对着任政非说道。
闻言,任政非楞了一下,但见李一南并不是在开玩笑,他不由又看了一下台上的方辰,这才缓缓的说道:“那等明天回去之后,你就着手开展关于光纤的实验,看看千门机能不能用上光纤来传输。”
对于他而言,既然方辰这么说了,而且李一南这个他手下的头号技术大将这么认为,尤其是前者,所以光纤替代电缆的可能性就超过了90%,绝对值得一试。
他对方辰已经很了解了,知道方辰这人素来不会无的放矢,更不会在大庭广众下大放厥词,所说必然言之有物。
看见下面一张张震惊,诧异,质疑的面孔,方辰轻轻一笑。
虽然在后世,光纤的确已经替代了电缆,走进了千家万户,但其实用光纤替代电缆,并不是他的想法,而是郑保用的想法。
作为华中工学院激光专业的学士和硕士,博士学的也是光通信专业的人,这种用光纤代替电缆作为交换机连接方式的想法,早早就存在于郑保用的脑袋中。
方辰所能做的,就是在郑保用向他汇报这种想法的时候,同意并给予支持而已。
毕竟他再清楚不过光纤是如何替代电缆的,也知道前世从1993还是1994年开始,华为就在郑保用和李一南这两个激光专业毕业总工程师的指引下,开始使用光纤,并以此建立了对其他通信设备企业优势。
并且再说了,使用光纤的好处也的确在这里摆着,而且条件也具备。
对于普罗大众来说,是在2010年左右,宽带从2M、4M升到50M以上的时候,才慢慢熟悉光纤和光猫的,但是在科学界,光纤是一种早就被发明的东西。
在1870年,英国物理学家丁达尔到皇家学会的演讲厅讲光的全反射原理,宣布发现了光可以沿着玻璃棒弯曲,转弯。
根据这个原理,后来人们造出一种透明度很高、粗细像蜘蛛丝一样的玻璃丝──玻璃纤维,当光线以合适的角度射入玻璃纤维时,光就沿着弯弯曲曲的玻璃纤维前进。
1976年,美国贝尔研究所在亚特兰大建成第一条光纤通信实验系统,采用了西方电气公司制造的含有144根光纤的光缆。
1980年,由多模光纤制成的商用光缆开始在市内局间中继线和少数长途线路上采用,而单模光纤制成的商用光缆于1983年开始在长途线路上采用。
1988年,连接美国与英法之间的第一条横跨大西洋海底光缆敷设成功,不久又建成了第一条横跨太平洋的海底光缆。
而华夏基本上是跟西方发达国家同步,1977初研制出第一根石英光纤,1978年自行研制出通信光缆,采用的是多模光纤,缆心结构为层绞式,曾先后在申城、燕京、江城等地开展了现场试验,后不久便在市内电话网内作为局间中继线试用。
所以说,在光纤技术上,华夏完全是合格的,甚至优秀,不次于世界一流水准。
而光纤之所以没有能够替代电缆,还是因为成本太贵了,而且只是打个电话而已,电缆那点电信号传输完全已经够了。
但一旦通信设备需要连接远端的时候,又或者说的明白一些,需要连接分布在华夏广袤大地上,如繁星般散落的村落时,电缆损耗率高,维护成本高的缺点就显现了出来。
用电缆的话,一条粗壮的电缆拉几十公里长,才能满足一个村落对通信使用的需求。
但一个村子才能有几户人家用得起电话机?
可如果电缆拉的细一点,把成本降低一点也不行。
电缆不够粗壮的话,就会因为电阻的原因,信号在长途跋涉下传输不过来,所以不管怎么算,邮电局都根本无法收回成本,更别提盈利了。
再加上,很多农村的地区,还存在住户非常分散的情况。
就比如洛州就是这么个情况,下辖的嵩县,地处伏牛山北麓及其支脉外方山和熊耳山之间,因处于嵩山起脉而得名。
基本上一个山头,就是一个小的自然村落,而这个自然村落,通常能有一二十户人家,就已经称得上是大村了,少则三五户组成的村落绝对不少见。
在这种情况下,肯定是无法使用电缆的。
台下有些人已经从方辰刚才所说的最后一句话,连接远端设备中琢磨出了点味道。
“李哥,前一段上面是不是提出了村村通计划?”于大虎双眼放光的戳了一下,一旁同样脸上喜悦之色已经掩盖不住的李沂源。
差点被于大虎这一下给戳的魂飞魄散,李沂源白了于大虎一眼,然后喜形于色的说道:“这方总真是好大的胃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