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二章 结盟寰亚(1 / 2)

加入书签

2003年6月,《海虎》在国内全面下画时,小伙伴公司ceo于冬则已经在香港呆了一个月时间。△頂點小說,.

这段时间,于冬主要的工作都是在跟嘉禾、寰亚、寰宇、英皇、中国星等等目前香港电影行业重量级的影视公司主动交好,目的自然是为了获取各大公司的港片在国内的发行权。

以前港片需要跟进口片抢进口片数量份额,但从2003年开始,港片开始不再受进口片政策影响。只要电影符合国内的政策法规,都是可以拿到公映许可证。

这个政策出炉之后,虽然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港片都可以在国内发行,但起码港片被引进的数量可以大增。

可以说,港片的国内发行业务,已经成为了新蓝海!谁要是抓住了这个机遇,并且有足够的实力,光靠着引进和发行港片,就可以获得大片的市场份额!

于冬在后来被成为中国电影行业的发行之王,本质上,就是因为他勇于大规模的引进港片,在自己公司投资的电影产量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在国内发行港片,来占领市场。这种方式,成为了原本的历史上博纳影业快速发展的利器!

现在没有了博纳营业,但是小伙伴公司的娱乐业务,实力远远超过博纳。但于冬还是按照自己的性格,开始大力引进港片,搞发行业务!

为什么是港片?!

因为,好莱坞电影进口发行,九成以上被国营电影巨头垄断了。各大好莱坞巨头,直接找中国市场上发行实力最强的中影、上影等等巨头,谁理会你一个默默无名的信公司?!

只有港片的国内发行权,还未被垄断!

抓住了港片的发行权。也非常有利于小伙伴公司继续领跑,在即将要腾飞的国内电影市场,占据规模优势!

2003年6月,小伙伴公司取得《无间道》三部曲国内的电影发行权和票房分账权益,由于香港的电影公司,对于国内市场到底能有多少票房分成很迟疑。所以《无间道》三部曲。被小伙伴公司以5000万元的价格,大包买下了国内的版权。

《无间道》三部曲第一部在6月份上映,国内票房仅有570万元,票房分账更是仅有200万元左右。这并不是说《无间道》在国内不受欢迎,而是因为,《无间道》去年大热之后,国内的就有大量的盗版影碟和互联网bt下载。很多观众已经通过盗版看过了这部电影,被引进之后,能有570万元票房。已经算是不错的了。

《无间道》第二部曲,票房则是出现了回暖,国内票房达到800万元。票房分账大约有300多万元,依然还是亏本生意。

不过,《无间道》前两部票房虽然亏本了,但口碑还是不错的。所以,小伙伴公司靠着发行录像带、vcd和dvd产品,还是可以源源不断的回收现金。

此外。电影在内地的版权也是小伙伴公司独家拥有,将来到了互联网版权值钱的时代。预计《无间道》这样的经典老电影版权,无论是作为独家互联网版权经营,还是授权给众多正规的视频网站,都可以再收回一点现金。

再说,小伙伴公司现在是在抢占国内的发行市场,让包括香港电影公司在内的制片方。愿意跟小伙伴公司长期合作。

如果《无间道》国内发行大赚了,才麻烦了!因为,如果大赚了,合作方可能觉得自己吃亏了,今后就不再愿意跟小伙伴公司合作。

现在小伙伴公司发行的不少电影。自己吃亏了,让电影的投资方赚到钱。这样也是建立良好口碑的一种方式。

当然了,《无间道》前两部亏,是因为没有重视内地市场。第三部,则是开始重视内地市场,让内地影帝陈道明加盟,并且,刘天王也参演第三部,并且会到内地配合宣传。因此,《无间道》第三部的票房收入,预计可以超过前两部!

计划中《无间道3终极无间》会在2003年12月份贺岁档上映。与《无间道》前两部主要的香港地区的明星阵容,坚持香港电影特色之外。

可以说,今年以来小伙伴公司在国内发行的电影《海虎》、《无间道》前两部,加起来已经超过3亿票房。2003年全年国内票房数据在10亿元左右算,小伙伴公司占据票房市场份额的三成左右。

当然了,小伙伴公司发行的电影,也是有赚有亏。符合电影市场中两成赚钱八成亏钱的规律。只不过,小伙伴公司投资和发行的电影,往往是赚钱的大赚,亏钱的小亏。

赚钱的电影赚的痛快,一部电影赚的利润,足以弥补十部电影的亏损。这客观上,让小伙伴公司在不确定的市场上,每年都保持了票房市场的份额和利润双增长。

2003年保守估计,小伙伴公司占据国内电影市场份额为三成!

如果把《无间道》第三部考虑进去,可能小伙伴公司的市场占有率更强!

因为,第三部除了继续有梁朝伟、刘德华、黎明等等知名香港天王巨星之外,还增加了国内著名的影帝——陈道明!其实,《无间道》第三部是否增加陈道明,都无所谓。但增加了陈道明,也说明了《无间道》的制作公司开始重视中国大陆的电影市场。

三部《无间道》国内发行权,大包被小伙伴公司引进,也是于冬的一大功劳。这不仅仅是引进了三部口碑不错的电影,更关键是,让小伙伴公司开始与寰亚公司的关系突然变好了。

《无间道》是主要投资者就是寰亚!

在21世纪初,香港电影公司最大的感慨就是缺钱。因为缺钱很多公司对于投资相当谨慎,即使投资一般也都是三五百万小成本的,敢投资千万以上预算的投资人,越来越少见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