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竭泽造田(二)(1 / 2)
正在这些原住民不停摇头的时候,又有一些三轮车拖着一个个比人都大的黑色物体来到了这些三轮车旁边。
只见一个华夏国人两只手轻松地就把那个两个人都抱不住的东西举了起来,然后直接扔进了那些污水塘。
奇怪的是,那么大的一个东西居然可以轻松地浮在水面上。
大家这时才看清楚,原来那东西是一个圆环形的黑色物体,上面交叉着绑了两块薄木板,而且与堤坝上的三轮车之间还连着一根绳子。
实际上这就是大货车轮胎内的橡胶内胎,充上气后就相当于一个特大号的游泳圈。
当然,这种规格的“游泳圏”并不适合游泳,因为过大的体积会妨碍游泳的动作。
但由于其具有的超强浮力,完全可以改造成一个微型的水上工作平台。
那个华夏国人继续从三轮车上搬下一个特殊的架子,安装在那个微型水上工作平台上,上面也有和那岸堤坝上同样的喷头,只不过那个喷头连接的高压软管更长。
把喷头固定在木板中间预留的位置后,一打开岸上三轮车上的开关,喷头就通过内胎中间的环形空间近距离地对水下的淤泥进行冲洗。
通过调整喷头的方向,利用喷头喷出高压水流的反作用力,还可以控制着这个微型水上工作平台随意地在水塘中运动。
而这个三轮车上污水泵的进水管已经转换到了水泽之中形成的水塘之中,重复使用的污水不断地将淤泥稀释为富含有机物的污水泥浆。
然后又通过另一台三轮车上的污水泵把这些有机肥料输送到附近山丘上的梯田里。
而那些已经灌足水肥的梯田,在微耕机的耕作整理下,已经具备了插秧的条件。
于是华夏山庄里培育出来的秧苗,源源不断地通过机动水上平台从长江中直接运到了江陵城的护城河里。
水田面积宽大的地方就用小型插秧机进行栽插,一些机械不方便操作的地方就通过人工补栽。
没用几天时间,水泽周围开垦出来的水田就已经把华夏山庄培育出来的秧苗消耗完了。
上万亩的杂交水稻,就算没有使用化肥和农药,但这里有丰富的有机肥料和充足的水资源,生长环境与现实世界相比也并不差。
就算其产量只有现实世界的三分之二,不说亩产八百公斤,只要能够达到五百公斤的亩产量,这里就可以生产出五百万公斤以上的优质有机水稻。
这些有机水稻拿到现实世界中去的话,置换出两千万公斤的普通大米是没有任何困难的。
只要有了这两千万公斤的普通大米,足以满足十万人一年的粮食消耗量。
加上华夏山庄内部小麦、玉米、红薯、土豆等耐旱高产作物的大量种植,以及那些一年四季都可以产出的蔬菜瓜果,还有养殖场的产出,至少在今年秋收之时,华夏国就具备了可以生产满足四十万人粮食消耗的能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