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试验(1 / 2)

加入书签

“我有一点不明……”蓬来镇一间小小的船舶修造场内,邵树德指着一艘来往于渤海国与登州之间的海船,问道。

“殿下请讲。”从灵州被调过来的马万鹏恭恭敬敬地问道。

他的造船技术其实很一般,也从来没有接触过海船,只懂内河船的修造。而内河船只的技术,在海船面前,那就不叫技术。

所以,他现在只是一个有一定基础的小白,但因为出身关西,被邵树德提拔到了工部担任水部主事,从九品上。

官不大,但从工匠进入工部当官,等了这么多年,马万鹏终于做到了

而所谓的水部,其实是工部的一个下属司局。

工部一共有四个下辖司局机构,曰工部、屯田、虞部、水部。

工部是“主营业务”,掌城池土木之工役程式。说白了,管城池、道路之类的工程项目。

由于这名字与工部一样,邵树德都想将其改名了,“工役”、“程式”各取一字,命名为工程司。

值得一提的是,工部不负责培养工匠、改进技术,也不负责武器制造,那都是少府的职责。国朝所谓的工部,其实就是个建设部罢了。

这个“建设部”有个好处,除了尚书、侍郎需要进士出身外,其他官员随便。国子监毕业就可以来当官,没有出身的甚至也能来当官,属于技术官僚扎堆的地方。

马万鹏当了水部主事,其实也很正常,而他所负责的那一块,正是水部掌管的“船舻”那一块。

水部的主要职责还是水利工程建设。严格来说,其实可以合并到工部,即邵树德想改名的工程司里面,城池、道路、水利工程,都是工程建设嘛。古代社会,又不需要像现代那样细化分工,一个工程司下面,员外郎、主事之类各自分管一摊子业务即可,反正真正建设时,还是地方州县出人出力。

而马万鹏负责的这一块,邵树德比较关心,拟单独成立一个船舻司。如果马万鹏做出成绩,船舻司的郎中、员外郎就稳了。

“这船的船楼为何在中部?”邵树德问道。

他说的那艘船其实是一艘新罗商船,但与唐船结构大同小异,高高的船楼造在正中间,非常对称。

“历来如此。”马万鹏回道。

“为何不将楼造在船艉?”邵树德不解:“这样船艉便重,船艏便轻,航行起来便快。”

“怕是会不稳吧?”马万鹏对这种大胆的设计有些抵触。

“船舱内放满货物之后,哪来的不稳?”邵树德问道。

马万鹏若有所思,这种设计方式他没听说过,即便有,肯定也不流行。故意让船只前轻后重,真的可行吗?

理论上来说,这样确实可以提高航速,但是——没人这么做过啊,或许有,但他也没见过。

邵树德见他的样子,也很苦恼。

上次让画师画了一艘他心目中可以在深海中航行的船只,但画出来的结果完全是四不像,也没人能理解,他放弃了。

现在他只提理念,提要求,不管中式船还是西式船,满足他的要求就行。

第一条就是把船楼建在尾部。

艉楼建三层,甲板上两层,甲板下一层。这三层具体职能如何,邵树德不太清楚,反正他只在玩游戏时见过外形,没深入了解。

大概印象中,艉楼二层视野开阔,是领航员和船长工作时待的位置,如果是战舰,作战时军官们也在此指挥。

艉楼一层是军官和高级水手居住的地方,环境相对好一些,船长室也在此。

艉楼甲板下那一层则是中下级水手居住的地方,似乎睡在吊床上。

船艏应该还有艏楼,比艉楼小很多,主要是储存食物、药品、工具等物资。

当然,他还听说过大名鼎鼎的飞剪式帆船。

这种帆船取消了艏楼,进一步减轻船艏重量,即“空心船艏”,而且船艏被设计为了长而尖削的形状,噼浪性能极好,迥异于传统的中式、西式帆船,因此航速极快。“大共和国”号帆船排水量高达3400吨,但横渡大西洋只要十三天,十分惊人。

不过这种船需要的技术太高了,邵树德也不懂,那是西方自然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力学、工程学、材料学、天文学、航海学之类都要有相当的水平才行,没那么简单。

“其次,舍弃平底船,造尖底船。”邵树德说道。

尖和平都是相对的,平底船不是绝对的平,尖底船也不是绝对的尖,弧度不一罢了。中国古代也有尖底船,但不够尖,整体较为平滑,是一种钝圆,阿拉伯、欧洲则更尖一些。

在近海玩玩,不太需要尖底船,在当你需要远航之时,最好是尖底船。无论是近海还是深海,同样的吨位,尖底船都比平底船更安全,速度也更快。

“第三条,用横帆、软帆。帆布用麻布缝织,桅杆也按我之前说的办。”邵树德又道。

传统中式帆船,桅杆较矮,只有一面硬帆。西式帆船,桅杆较高,有三面软帆,帆缆系统非常复杂,对船员的训练要求很高。而复杂的帆缆系统,也带来的了操控性的便利,能逆风航行,机动灵活,航速更快等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