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捡漏(1 / 2)
第一次尝试的出师未捷让陈刃有些沮丧,俗话说: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想在短短两周内赚到两千万,不想点捞偏门的方法是很难完成的。
往回走的路上路过一家典当行时,陈刃灵光一闪,不光只有彩票可以一本万利,还有古董行当也是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的。
当然典当行就和彩票站一样,想中标几率太低,要去有古董更集中的地方,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用数据化感知观察更多的物品。于是立马打了辆车前往细腰巷。
细腰巷是南山市著名的古玩一条街,这条街东西走向,它的东头和西头都有两车道之宽,但越往中间就越是狭窄,到了巷子的中间时只剩一车到的间距。
过去细腰巷是常年会遇到往来车辆拥堵的情况,后来政府索性把这里改成了步行街,于是更为宽敞的东头和西头就成了大量古玩摆摊的集中地。
小时候陈刃喜欢集邮,还经常来细腰巷玩,后来渐渐对邮票没了兴趣。已经许久没来过了。这里倒是老样子,从路口开始就是一个摊位接着一个摊位。
沿街两旁也有各种古玩店,不过店里东西的价格就要高出很多,喜欢收藏古董的人都爱捡漏,所以逛摊位的往往比逛店里的人更多。
但古玩市场九假一真,看走眼是常态。国人在造假上的天赋自古高绝,技法精妙,有时真假难辨,全看运气。再厉害的鉴宝高手也有走眼的时候。
陈刃也经常点店里听几个喜欢淘弄古玩食客聊起圈内传奇,谁谁谁在地摊上两百元钱买了个破盆。结果找人鉴定发现是战国墓的陪葬品,当场就四百万被人买走了。这种一夜暴富的神话吸引着古玩爱好者对捡漏的乐此不彼。
数据化感知可以检测分析物品的成分,再联系到古玩,陈刃立刻想到了碳14检测法,碳14是碳元素的一种具放射性的同位素,它的半衰期是约为5730±40年,所以通过测量各类含碳物品现在所包含的碳14的含量,并与它原始的碳14水平相比,就可以估测出物品的年份,当然这种测试有一定的误差,而且只能检测如木炭、木材、骨骼、纸张、皮革等含碳类的物品。
在打车来的路上陈刃已经通过手机下载了相关研究资料,当然于为数据化感知,增加了一个“碳14年代检测法”的功能插件。
因为碳14检测的局限性,虽然金属类,玉石类,不含碳的瓷器陈刃就不考虑了,字画类因为就算是检测纸张的年代,也不代表就一定是真迹,不光同时代有对大师作品的临摹之作,后世也不乏造假的高手会用真品的年代所产的纸张来制作赝品,所以光纸张的年份对,不足以确定东西的真伪。
这些门道也是陈刃听食客吹牛的时候听闻的,有了阿尔法系统后,过去曾经听到过,看到过的事情不会被遗忘,在需要时可以被阿尔法系统从记忆区里检索到后重新被回忆起来。
陈刃一路看看东家,瞧瞧西家,终于看到一个摊位上大部分都是木制艺术品,佛像,佛珠,木梳,烟嘴,竟然还有舍利子。
摆摊的是个干瘦的老头,看着陈刃年纪轻轻,穿着普通的样子,也不介绍,一副你爱看看,别乱摸的架势。
因为之前看彩票,下载碳14的资料都已经消耗了不少生物能量了,肚子也实在吃不下更多东西,陈刃咬咬牙用“美食的信仰”开了10秒的数据化感知。
一扫之下,还真发现了一些不一样,虽然这里七七八八的东西最有年份的就是一把黑檀的木梳,也就二百多年,那所谓的舍利子才五年。而且还是用骨粉压制而成。明显是无良奸商批量生产的,论价值不比玻璃珠贵多少。
反而是有一座佛像,高三十厘米,虽然只有八十多年的历史,但陈刃却发现它内部竟然不是木制的,能感知到里面明显有夹层,但因为没有可对比的参照物,无法分辨出里面藏着的是什么东西。
另一个奇怪的东西是一块石头,检测显示这东西含有碳元素,却超出了检测范围,这让陈刃大吃一惊,碳14检测还有个局限性就是对检测的有效期是六万年,超过6万年的就不能用碳14来检测年份了。
陈刃没想到这个小小的地摊上竟然有一个旧石器时代中期的东西,那时人类的祖先们还处于文明的萌芽期,弱小的人类缩居在洞穴之中,以捕猎为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