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庙会(1 / 2)
庙会是苏家村的一个传统。
原来庙会不叫庙会,只叫做“会”,后来有个从苏家村外出从商挣了大钱,回村兴修了破败的“云汉寺”,后来人们渐渐就称每年一度的“会”,叫做“庙会”。
本来就热闹的会因为有了新修的庙,又吸引了不少礼佛的香客们,变得更加热闹了。
庙会在每年的秋收时节,正会日定在九月十五。说是九月十五,可庙会往往从九月十二三就开始,一直到九月十六方才结束。
苏家村总是会请两个戏曲团,一个马戏团,还有小时候觉得特别神秘的“歌舞团”。
戏曲团,马戏团,歌舞团驻扎在村落里不同方位的空地上。戏曲团一般是驻扎在村西头一个,村南头一个,而马戏团和歌舞团总是驻扎在村北头。
村东头因为空地不够,通常被住在村东的村民们纷纷提前划上界限,作为十里八乡来赶会的村民们坐骑停放点,俗称“看车子”。当然,看车子是收费的。
这就不得不说起每年庙会的资金来源了。
小漠小时候村里还没有政府拨付的专项文娱资金。每到秋收基本结束,村民们有了收入,村长就会号召全村男女老少对钱,对粮食来请戏曲团,马戏团,歌舞团。总之就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村民们出钱当然也不是百出的,庙会会吸引十里八乡的村民来赶会,赶会自然伴随着消费,消费就意味着对各村的商贩有了吸引力,那自然就有了税收。而对于自村人摆摊则是不收税的。
最后收的税扣除庙会费用后,会被退还各家各户。所以,这个资金筹集并未引起苏家村人的不满。
“看车子”就属于一种商业行为。
因为苏家村庙会声势浩大,来的看客除了本村的一些村民,更多的是周围王家村,宋家村,杨家村等村子的村民,他们离苏家村少说也有五公里的路,那时候汽车是很少见的,村民们大多是以骑自行车,骑电动车,骑摩托车,开三轮车等为交通工具。
人员众多,车辆众多,这时候“车辆保管员”就很有存在的必要了。
“看车子”业务也应运而生。
因为就在村东头,有着地理优势,小漠小时候总是和苏妈一起看车子。
自行车,电动车等大多没有车牌号,辨认车辆信息全靠扑克牌。
这可不是靠塔罗牌推算,而是将一张扑克牌撕成两半,一半给车的主人留存,一半放在车辆上。
车主人在一天结束的时候,会拿着号码牌领取,两张扑克牌可以完美核对上就可以交钱把车子领走了。
车资通常是五角,一块。小漠最喜欢傍晚帮苏妈收钱了,因为这样苏妈就会把收到的钱给小漠拿上一两块。小漠就可以把白天和小伙伴们逛庙会看中的零食买下。
太阳没有那么毒辣了,小漠一家锁上门准备去逛庙会。
“妈,今年庙会咱们还去看车子吗?”小漠想起小时候看车子收钱买零食的美好时光,不由问道。
“不看了,今年没有占着地方,咱们也赶一个清净的庙会。你是不是还想着用看车子的钱买零食呢?”苏妈调侃小漠。
“妈,你又取笑我,今天你们看上啥,想吃啥,我买单。当然,不要太贵。”小漠一开始豪气万千,只不过被最后一句削减了气势。
“好,这可是你说的奥,姐姐我不客气了!”苏晓菡拉着王维的手调侃小漠。
“别瞎贫,你两个。小漠,晓菡,你们还记得小时候你俩还在庙会上摆过摊呢,没想到晓菡现在真的开始经商了。”大姐苏晓叶似是被这繁荣的庙会勾起了回忆,感叹道。
“是呀,真是神奇呢!不过我可记得,当初爸批发的东西大多被小漠这个小馋猫吃了,卖的但是没有多少。”苏晓菡说道。
“二姐,你光说我,你不也吃了不少嘛,况且你还比我吃的快。我刚吃一个,你都吃俩了!”
小漠想起自己小时候零食不多,每次都是二姐苏晓菡来分配,自己人小吃的慢,一包零食中有四分之三都被苏晓菡吃了。
经大姐二姐这么一说,小漠想起自己的确还和自己的二姐苏晓菡一起在庙会上摆过摊,还遇见大伯收税呢!
苏爸批发了一些小孩喜欢的零食,如棒棒冰,果冻,大辣片,辣条,冰棍,长生不老粉(山楂粉),唐僧肉(一种无核酸梅肉),粘牙糖等等。
小漠和苏晓菡在会上找了个空位铺了垫布,把零食往上一摆,开始了第一次摆摊生涯,对于吃货来说,小漠不记得卖出去了多少,只记得自己把想吃的零食吃了个过瘾。
“嘿嘿,那还不是因为你人小吃的慢嘛。”苏晓菡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