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 参悟《黑白经》(2 / 2)
三天了,《黑白经》早已倒背如流,但开天眼祭耳报的法门怎么也找不到!默念一遍,依然如故。《黑白经》云:混沌而无极,无极而太极,极则阴阳显,四隅成,天地定,阳以相阴,阴以含阳,阳极阴生,阴极阳生,阴阳相育,互为本根。天之所临,地之所感,星宿列张,山川承之;五星耀耀,五行应之;南君北斗,生死明证;阴阳双星,黑白分之……是故天有象,地有形,天有异象,地有异变!上下相须,而成一体……四正四隅,只论旺生,中央黄土,亦库亦墓,行龙有势,气从八方,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形止气蓄,万物化生,感而应之,冥福及人,相见福禄,相乘祸端……是故上明天威,下知地德,顺五行,用八卦,排六甲,布八门,推运定气立人道……一阴一阳一世界,一草一木一乾坤,阴阳三界归两界,万物有灵黑白间,日出万里宙宇大,闭目内视小世界,缺也缺兮余也余,位当色正值流年,如有偏颇怎么定?望气观色寻根源……一气冲开天*地*门,主副辅脉细搜寻,主脉十二建三宫,天地人魂互不冲,副脉七条筑七府,七魄安在七府中,辅脉五条太奇葩,五门收放化府宫!……《黑白经》字数很少,但一句一真言,一字一诀窍,社会上流传的相学与其相比连入门都算不上。
《黑白经》的博大精深让林印叹息连连,其以黑白喻阴阳,其余如尊卑、奇偶、象位、气形皆为阴阳之称谓。阴阳互感而万物成形,其根本是无形以有形显化,天道以地德承载。上应星宿下合散止,相合为吉相乘为祸。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万物各自自成乾坤,各部当得位、得令、得时、得气、得色乃为上乘!人体小宇宙,以二十四条主副辅经脉应周天三百六十穴窍,开七府建三宫,以安魂魄!……说来说去,相学和炼气诀都在,但开天眼祭耳报的法门到底在哪里?日出耀万里,万物皆有灵,日照之下无物可遁,万物有灵皆能沟通!或许开天眼是将天目比照太阳之于大宇宙,修成人体小宇宙内的“太阳”,而后感应沟通体外世界,天目就激活成天眼了。那么祭耳报也应当是感应沟通有灵之物为我所用,而万物之灵有深浅强弱之别,所祭耳报也就有了高下之分。但修炼天目,内视、微视、透视每一环节都需要静坐悟道,而沟通有灵之物,也需要长时间焚香祈祷,每修一种至少用时七七或九九之数,如果所修神通强大,耗时周天之数也有可能!我哪里有那么多时间,就算学习任务不紧张,上学期间,让我上哪儿去找一个鸡不鸣、狗不叫孤山旷野寂静无人之地去修炼!因为修炼不去上学更是不可能的,林印想立刻修炼成天眼、耳报成为真正相师的梦好像要碎了。既然无法解决修炼的时间、地点问题,那就只好走一步看一步了。
放下心事的林印一时玩性大发,几天来只顾着研究经文,还没有好好看看这个鼎本身,能记载《黑白经》这种相学奇术的白玉鼎保不准是个大宝贝,如果是个法宝一类的东东,自己就发大了!林印拿起白玉鼎仔细观察起来,鼎高约四寸,口径三寸有余,两个首尾相对鱼形耳,三足光滑圆润,内外素工。摸一摸,内外表面油润顺滑,敲一敲,回声清脆悦耳,可断定器体无裂纹不中空,侧转鼎身看,字迹隐在玉面下,看来《黑白经》不是写在白玉鼎上的,而是从白玉鼎的器体内浮现出来的,而器体中没有空隙,字迹从何而来?
试着将几丝真气射向玉鼎,白玉鼎没有任何变化。林印一狠心,咬破中指往鼎内滴了好几滴鲜血,但直至血迹干了,玉鼎依然如故毫无反应。难道只是个普通的鼎?但其神奇之处又怎么解释?
林印闭目沉思,右手缓缓抚摸着玉鼎。当摸到鼎足时,感觉有一条足与其它两条有点细微差异,在这条足的中部有一个比米粒小许多的凸起。
林印睁开眼,认真观察了一会,发现这个凸起处肉眼是分辨不出来的,只有用手细心去摸才能摸到。这个鼎如果是普通物件,该异处到可以用做工不精来解释,但如果是个宝贝,这个小小凸起就是关键所在!在凸起点上,林印又是用真气冲击又是滴血感应折腾了半天,但白玉鼎依然没有任何变化!
“白玉鼎啊!白玉鼎!是宝贝你就开口说句话,不是宝贝你也……算了不是宝贝你也说不了话。”招式使尽的林印自说自话,“是宝贝也只能是个孬宝贝,不是有口臭就是长的丑,不敢说话,羞于见人!不过咱们先小人后君子丑话说在前头,因为怕伤到你,我还有许多绝招没用呢,比如劈山咒、金光咒、天雷破煞咒,那一个都能将你劈成碎片,再给你一个时辰考虑,一个时辰后如果还没有什么提示给我,就不要怪我不讲道义”。狠话说了,看着没有变化的玉鼎,林印心里也直打鼓,到底是不是个宝贝呀!这时,林印忽然听到一个陌生的声音传来“何不用感应之术一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