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七五章 杨浩VS沙皇(一)(1 / 2)

加入书签

海兰泡事件迅速发酵升温,连象征两国邦交的通车庆典都被推迟,甚至有进一步酿成激烈军事冲突的迹象。》,

如此危险情形下,杨浩却依然带着外交团队赶赴沙俄首都,让许多人都感到非常的不妥当。

顾维钧作为代表前往询问,杨浩非常平淡的告诉他:“放心吧,战争一时半会儿打不起来。沙俄上层虽然多的是尸位素餐的蠢货,却还能够判断清楚形式。在没有彻底摸清我国的军事部署之前,他们是不会贸然全力投入的。”

顾维钧等人只能选择性的相信这番话,但仍然保留一点不同的见解。

杨浩对此反应并不感到意外,毕竟这些年轻的精英经历的事情还是太少。他们不懂得,越是大国之间要下定决心开战,往往在战斗真正打响之前,越是要尽可能的伪装和平。

纵观本世界近代史的每一场战争,基本都是这样的路子。

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各国进行了长达数十年的造舰竞争,直到相互之间武装力量的平衡接近崩溃,准备的差不多充足了,才点燃导火索。

第二次世界大战,希特勒统帅下的德国用短短数年时间完成武装,在发动进攻的前夜,还在用各种谎言和“和平协定”糊弄英国人。

在此期间,日本人偷袭珍珠港之前,外交上的各种花招就更别提多么典型了。

即使到了二战后期,美国为首的北约发动的一系列战争,套路更加的成熟。

先给准备打击的目标扣上个反人类的大帽子,抢占道义制高点,在全世界发动舆论攻击。在此期间,各种政治手段去敦促对方“认错”。实则是加班加点的准备军事打击。

当所有准备全部完成了,立即发动雷霆霹雳一般的毁灭性打击,让人根本无从反抗!

乙位面的历史被改的面目全非,欧洲列强和美国都失去了远东这一关键的新殖民地开拓机会。美国没有可能占领关岛、菲律宾,不能把触手伸展到亚洲来,依然被死死的封堵在太平洋的另一端。

英法德等国没了东南亚殖民地的收益。没有庞大中国作为他们工业产品倾销地和廉价原料来源,其国内经济压力被进一步增加。再加上德**事力量被人为培育壮大,其寻求重新划分殖民地的积极性更是成倍的增长。

更要命的,是杨浩一手挑起的军事竞争,由中国发端,提前数年将昂贵的无畏舰和大型战列舰建造强行推进,逼迫列强各国不得不硬顶着财政压力,大肆投入。

时至今日,十年时间里。全世界的战舰建造和其他军备武装、相关工业设施建设的力度之大,是其他时空的两倍有余!

德国得到支持而意外的接近完成中东阿拉伯欧亚大铁路的修建,其与奥匈帝国和阿拉伯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经济上收益要远远超过以往,极大的缓解了其工业能力暴增导致的产品过剩危机。

等等一切,将欧洲列强之间的冲突危机提升到定点。可以说,那边就是一个处在爆发边缘的火药桶!只需要一个火星,就会引爆!

现在。杨浩之所以万里迢迢去莫斯科找茬儿,便是为了将导火索给点燃!

全世界的政治家们眼光不差的。多半能看出危机所在,中俄处在冲突的外围,摩拳擦掌的准备趁火打劫,也算不得什么秘密。

不同的是,俄国因为整体实力太差,不足以充当饿蚌相争下得利的渔翁。他们想要顺利掺和进去然后全身而退。需要倾尽一切力量投入才有可能。

中国却因为莫名其妙的强大,随时威胁到欧洲列强在亚洲的利益,而让各国忌惮不已。中国一天不爆发战争牵制住力量,就一直是扎在个头心头的尖刺,需要小心提防。

客观上。也是因为中国的强大存在,让欧洲各国迟迟没有爆发战争。

杨浩也是针对性的,将这一顾虑帮他们打消掉。一旦中俄之间爆发严重冲突,甚至是全面战争,两大威胁全部消除,欧洲列强才能放下心来,全力撕逼!

关键在于,这个分寸如何拿捏。没有相当的政治手腕和大局掌控能力,真心办不利索。

这其中牵扯的东西实在太复杂,新出道的小年轻们没有那种经验,也没有足够的视野,看不出来、有所担心,一点都不奇怪。

光是让他们自己琢磨,估计一时半会也弄不出个头绪,杨浩吩咐人弄了一堆书过去,告诉顾维钧:“多读一读战国历史吧,另外了解一下宋代历史,你们会有所收获的。”

一众年轻人满头的雾水,却不敢将他的建议置若罔闻,纷纷捧着用白话文写成的战国、宋代历史,埋头苦读,寻找答案。

真正了解中国历史的人,会发现战国七雄争霸的过程,能够部分套用到现代世界格局上,其中的尔虞我诈、计谋诡辩、文争武斗,堪称一部经典教科书。

而宋代历史,特别是北宋时代,因为失去了战马培育基地和北方防卫要地的宋王朝,如何在强大的辽国、历史悠久的吐蕃、新兴的西夏、后来崛起的金,外加偏安的大理国、不服王化的越南,以及西北听调不听宣的将门势力,等等纷繁复杂的国际格局下,如何的求存。

可以说,有宋一代,各国的兴衰存亡,与其国策有非常直接的关系。

有着文化正统的北宋选择了偃武修文,以文统武,缔造了千古以来空前绝后的文化鼎盛之巅峰,却也埋下了最终耻辱王国的祸根。

北面辽国深入学习汉化,却在传统力量与儒化之间难以均衡,最终将极可能一统天下的机会葬送。

各国在政治与外交上的利弊得失,是非常值得后代人深思的。

乙位面的二十世纪初,新朝建立没多久,本土新老政治力量还不够成熟。对内的统治理顺他们有着数千年经验可以学习。那是得心应手绰绰有余。但如何搞外交,却只有一个李鸿章可以学习。

问题是,李中堂的时代,是大清国被人欺凌拿捏各种折腾的苦逼阶段,那种情况下的外交,不过是对于妥协力度大小和付出代价多少的选择而已。那根本算不上什么平等。也没有多少值得夸耀的成就。

如今国力改变,格局完全不同,中国的外交家们自然不需要继续装孙子低声下气的。

但列强各国,或者说以英国为首的所谓才成熟外交力量,也还停留在以强大军事力量为后盾,对弱国的讹诈勒索上,根本没有所谓的和平友好概念。以至于,杨浩主导的中朝提携,中国——吕宋关系等等。都成了开创性的全新外交形式。

与时下流行的各国之间搞军事同盟那么单一的形态,无疑非常先进,也格外的另类。

更进一步的,来自于本世界后冷战时代的新兴外交方式,在这时代是令人不可思议的。杨浩希望这一代的年轻外交家们,能够提前了解并掌握那种方式,从而对整个国家的未来奠定良好长久的基础。

其中用心之良苦,实在一言难尽。

年轻外交家们可算是有事儿干了。他们以学生完成作业的态度埋头苦读。查阅车上装载的小型图书馆的资料,巨量来自本世界的研究论文作为参考。疯狂吸取各种闻所未闻的知识营养。

杨浩却是真正清闲下来,真正是以游山玩水的轻松心态,随着专列慢吞吞的驰骋在西伯利亚一路向西,越过乌拉尔边界,通行世界第一大地皮国家的广袤河山。

正如他所预料的,沙俄并没有因为远东的冲突而对使节团专列下绊子耍阴招。一路行来。完全按照两国邦交正常状态应有的样子,以礼相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