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交粮(1 / 2)

加入书签

“你这奇思妙想的点子和惟妙惟肖的绣工,我简直佩服得五体投地。”叶丹赞许地笑道。

“真有这般好?”杜梅柳眉杏眼微弯。

“那是当然,梅子,你知道吗?你将来必有大作为!”叶丹一脸热切地盯着布偶。

“我可没想那么远呢。”杜梅咯咯地笑,声音悦耳得如同银铃一般。

“梅子姐,你最棒了!”叶青这家伙最是嘴甜。

“那这么说定了,我回去了。”杜梅起身收拾包裹。

“你不把这留下?”叶丹有点急了。

“我回去再绣得精致些。”杜梅莞尔。

“这已经很好了。”叶青也舍不得。

“你不是说要世间独一份嘛,我再想想,定不让人仿了去。”杜梅心里有一个想法呼之欲出。

回到杜家沟,杜梅正吃午饭,就听族长绕着村子敲锣吆喝:“明天县衙来收粮了,各家各户准备好!”

大顺朝的赋税分夏粮和秋粮。夏天收麦子,秋天收稻子。赋税按田亩收,一亩田征五斗粮。粮食也分等级,等级越低,收的数量越多。

比如杜梅家五亩田,虽只种三亩麦子,那也是要按五亩交的。

若是遇到年成不好的时候,比如旱灾,涝灾,像杜家沟这种自然条件好的产粮大区,朝廷还得多摊派些杂税,收了粮食用到其他地方赈灾。

另外每年还有三十天的徭役,可以是家里的男丁去服,也可以折粮食或钱财抵役,一年徭役要一石稻谷或一吊钱。

还有就是兵役,现在是太平年月,也是可以用粮食或钱财抵的。兵役一个成年男子一辈子要服两年,不然就得出十石稻谷或十吊钱。

当然也有例外,比如三房杜三金是个秀才,杜家没分家的时候,是可以免全家徭役和杂税的。现在,只能他一家独享这份优待了。

商贾的赋税又是另一种了,按摊子收赋税,基本是乡下种田人的五倍之多,而且都是要银钱交割。

明天要交粮,杜梅自然就不能去卖汤了。麦子晾在院子了,经过一天的曝晒,已经完全干了,杜梅拈了颗放在嘴里,上下牙一咬,便断成两半。

次日一早,清河县令沈章华便到了族长杜怀炳家里。按理,收粮这种事并不需要一个县老爷亲自过问。但这是今年第一次收麦,他这县老爷自然是要到现场坐镇看看的,也好切实地了解下今年麦子的大体收成。

杜怀炳陪着沈章华坐在堂屋里,他家院里挤满了人,挑担子来的,推小车来的,担子或小车歪歪斜斜排着队。

男人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唠嗑,女人们则东家西家的串,把各家的麦子看了个遍,在心里掂量自家的粮食在村里能不能排上号。

杜梅家里并没有大斗,她估摸着搬出五袋,不放心,又回身多拿了一袋。

县丞看人来得差不多了,故意咳了一声,翻开一本大的花名册。那上面,各家人口田亩都登记在册,平日里,若是遇到添丁老人的,兄弟分家的,买卖田地等事情,都由族长或里正报到县衙,及时修改账册。

县丞从杜怀炳报起,他家的麦子成色属于中上,不加不减,按五斗算。县丞唱票,旁边韩六带着两个衙役用大斗量出麦子,还不忘用手按按实。

今年年景不错,连二愣子家都评了个中,可把他美飞了,到处与人吹嘘,自己如何如何辛苦。

“可不是嘛,等收稻子时,可别再剪稻穗了!”有嘴快的妇人揶揄他。

“你这人可真无趣,怎么哪壶不开提哪壶!”二愣子有点恼地转身钻进人窝子里去了。

“这麦子太差了,下等,六斗一亩。”县丞前面见得好的多了,陡然一见成色不好的,心里便不高兴。

“我这麦子哪里差了!凭什么要六斗?”谢氏不高兴地嚷嚷。

“我收到现在,就你家最差,还有脸说!”县丞鄙夷地看了谢氏一眼。

“我这麦子是不出面粉还是不出糠?”谢氏不依不饶。

“你这麦子大概只出糠麸不出面哦。”后面排队的人起哄。

“去你们的,难道我下半年挨饿吃糠吗?”谢氏回身怼人,却是找不到说那句话的人了。

“快点,快点,后面人还等着呢!”县丞一脸不耐烦地催促。

谢氏极其不情愿地交了三十六斗。她不服气,索性不回家了,站在县丞旁盯着看他评级。

很快就轮到杜梅了,已经站了一早上的县丞明显累了,他随意地抓起一把麦子看了看,暗淡的眼睛里突然迸发出了异样的神采。

他丢下花名册,小跑到堂屋去,杜怀炳正陪着沈章华喝茶,说接下来的农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