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卷 逐鹿大洋 第五十八节 巨舰末日(1 / 2)
第二次全球战争是航母登上战争舞台,并且成为海上霸主的转折点,同时也是战列舰黯然淡出海军序列,最终被航母取代的时代。可是在整个大战中,由战列舰与航母的直接对抗却少之由少。
组织航空兵轰炸战列舰,这需要的主要就是机会。在美国参战之前,唐帝国海军舰载航空兵曾组织过几次攻击日本战列舰的行动,特别是在打击日本第一战列舰舰队的作战行动中,谈仁皓指挥的帝国海军舰队第一次在实战中证明,在轰炸机面前,战列舰是非常脆弱的,甚至是不堪一击的,可在很多情况下,这个战例却很难服众。当时日本第一战列舰舰队的几艘战列舰都是一战前后建造的,另外这些战列舰都没有得到防空强化,在面对轰炸机的打击时自然就显得格外的脆弱了。
在与美国舰队的作战中,双方还很少出现航母与战列舰之间的对抗。一来是双方的战术都比较丰富,都深知战列舰不是航母的对手,因此在使用战列舰的时候都相当的小心谨慎。其次,在美国参战的时候,双方海军的主力都不是战列舰,而是航母。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在实战中,战列舰都会尽量避免单独与航母战斗。太平洋不是大西洋,北大西洋的恶劣天气会给战列舰提供帮助,相反,太平洋上的天气是比较适合航母作战的,因此,在太平洋战场上,战列舰就更难以与航母抗衡了。
从当时唐帝国海军与美国海军采用的舰队编制方式上也能够看出两国海军都认识到了战列舰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局限性,因此都把战列舰单独列出组建了独立的舰队,特别是唐帝国海军,从“李靖”级大批量服役,“节气”级全面提高防空能力之后,帝国海军从没有考虑过用战列舰为航母护航。同样的美国海军也采用了同样的战术安排。这也就导致了在后面的对次战斗中,双方都是战列舰打战列舰,航母打航母。很少出现用航母去对付战列舰的战例。
杨士洪这次算是遇到硬骨头了。“依阿华”级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战列舰之一,而且还没有一艘“依阿华”级被炸沉,都是在炮战中被“新省会”给干掉地。这也是帝国海军航空兵第一次面对一艘完好无损的,具有全部防空能力的“依阿华”级战列舰。杨士洪算是撞了个头彩,可这不算是好运,特别是当战列舰上的高射炮弹如同密集的雨点般射来的时候,杨士洪有点后悔了,为什么就偏偏挑中这么一块硬骨头呢?
“上校。还有4oo米,注意度!”
“我知道,你别给我闲着,招呼其他的轰炸机跟上!”
跟在杨士洪后面的“海雕”只有6架,而进入的时候是一个小队,战斗才开始不到3分钟的时间,就有5架“海雕”被击落了,这还仅仅只是杨士洪这一个小队而已。
前方的舰体越来越大,“依阿华”的度确实不慢,最快33节的度比“新省会”还要多出2节呢。可是。再快的战舰也没有飞机快。杨士洪屏住了呼吸。轰炸瞄准具已经调好了,提前量是自动设置的,只需要将敌战舰的航。航向大概测算出来,就能够使瞄准具自动测算出投雷的位置与方向。杨士洪一直在注意着瞄准具中间的那根指针,当这根指针指向了中央的时候,他就可以投下鱼雷了,而这个投雷距离应该是8oo米。
“上校,我们到了!”
杨士洪松开了投雷按扭,一股微弱地震动传来,杨士洪觉得听到了一点轻微的爆炸声,可他知道,这是错觉。投雷按扭连接着鱼雷挂架上的炸药螺栓。按下后电路接通,引爆了炸药,实际上就是炸断了连接着鱼雷地挂钩,鱼雷被推了出去,在反作用力的作用下,轰炸机会向上升高一点。
杨士洪迅的控制住了轰炸机,他不能在这个时候升起来,那将使他成为美军战舰上高射炮的靶子,只有在低空“海雕”才是最安全的。所有的鱼雷轰炸机飞行员都明白这一点。投下鱼雷后,迅转向,从低空脱离敌舰队的高射炮打击范围,然后再拉起来,这才是最佳的脱险线路。
“上校,我们的鱼雷肯定能命中!”
杨士洪可没有心情去管鱼雷会不会击中战舰,现在他必须要尽快飞出去,他可不想在投下鱼雷之后被击落,那算是最倒霉的了。不知道过了多久,后方传来了一下猛烈地爆炸声,接着是第二下,第三下。杨士洪心里一惊,接着就笑了起来,那是鱼雷命中战舰后出的爆炸声,显然,有三条鱼雷命中了那艘战列舰。而此时时间只过去了几十秒而已,可杨士洪觉得好像过去了几分钟,甚至是几个小时。在轰炸机脱离美军高射炮的打击范围之前,杨士洪还听到了另外两次爆炸声。这两次爆炸声显得格外的清脆,而不是之前那种沉闷的巨响。那是炸弹爆炸时的出的声响,准确地说,是炸弹在舰面上爆炸时产生的声响。炸弹命中了战列舰,却没有能够穿透战列舰地水平装甲,只是在舰面上爆炸,造成的破坏应该不是很大,不会威胁到战舰的安全,而真正有威胁的还是那三条鱼雷!
当杨士洪回过头来的时候,“伊利诺伊”号的侧舷上已经冒出了浓烟。航空鱼雷的威力是足够强大的,战列舰上的水下装甲带没有能够挡住鱼雷的攻击,舰体上被撕开了几个大窟窿,浓烟就是那里面冒出来的。
“效果肯定不错,够美国佬受的了。”
“可还是不够,娘的,要是我们能挂上潜艇上用的65o鱼雷的话,那就好了!”杨士洪没有露出高兴的心情,说白了,航空鱼雷的威力仍然不足以摧毁战列舰,至少这三条鱼雷还办不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