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六章 庚子退款(2 / 2)

加入书签

熊希龄听罢后,也是沉思了起来!

他虽然很多时候都不会松口,不管谁来拿钱,哪怕是拿着赵东云的亲笔批示的条`子过来,他熊希龄也是能推就推,推不了也拖延到实在不能拖延的时候再给钱。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他熊希龄手底下管着的钱早就没了,如果把钱都花光了,别说什么扩军了,到时候连购买弹药的钱都拿不出来。

说到底,其实熊希龄也是为了筹集军费而已,只不过军方的那些人可不管你熊希龄怎么想,一个个都是想要天天扩军,才不管内阁财政部那边有没有钱呢!

沉思了会后,熊希龄开口道:“我这边倒还是有一笔教育部那边的款子,如果大总统准许的话,也可以先拿出来购置弹药!”

教育部经费?赵东云听罢后略微皱眉,然后道:“有多少?”

“两百万,是明年奉天大学还是京师大学,山东大学的国内高等院校的经费,还有一笔是留德、留美学生的经费!”熊希龄说着的时候,已经是可以预料到,恐怕教育部的徐鸿宝等人会恨自己入骨吧,之前自己就多次拖延甚至赖掉了好几笔教育部的经费,现在又挪用的话,估计教育部那边的人吃了自己的心都有。

赵东云听罢也是略微皱眉,这教育经费已经挪用不少次了,在挪用的话恐怕国内的高等教育水平又要延后几年了!但是他很快就是下定了决心,先把这笔钱用来购置弹药,至于教育,等自己统一了中国再说吧!

谁都知道百年树人的重要性,可是现在的赵东云还没彻底统一中国呢,如果搞不好自己被段祺瑞或者南方联邦的那些家伙家赶下台也是有可能的事,那到时候自己花了大价钱培养的人才还不是落入别人囊中。

现在一切以战争为重,别说教育经费了,他连官员的薪俸都拖延了好久,所以略微思量了后,他就是果断道:“那就先拿出来,教育部那边所需的高等院校经费以后再做谋划,而留学经费嘛,梁士诒不是正在和美国人谈庚子退款嘛,如果能够谈下来,就让留学生去美国留学。”

庚子退款这事在前几年就有了风声,不过实际推动还是今年,准确的说是在赵东云招揽了梁士诒以后!

梁士诒也算是个老北洋了,而且这个人比较有意思,他从事好几个方向的工作,当过北洋编书局总办,算得上是个幕僚身份。后来又和唐绍仪去过英国签订条约,勉强和外交也沾了边。后来又任职督办铁路总文案,算是和铁路搭上了关系。去年共和后此人投入王英楷麾下,任职铁路司司长之余,又是开始主办交通银行,并兼任该银行总经理,于是乎这个人又和财政沾了边。

纵观该人的履历就会发现,这人精通的东西不少,当然了也存在多而不精这个问题。

赵东云入住京师后,他和周学熙等北洋体系里的大部分文官们一样,改换门庭开始效忠赵东云。不过话有说回来了,包括周学熙、唐绍仪在内,这些北洋体系内的文官其实他们并不效忠任何一个北洋大佬,他们效忠的是北洋这个体系,不管是袁世凯主政还是王英楷是老大又或者赵东云是总统,他们都是一如既往的混在北洋体系里头。

赵东云入住京师后,自然把整个政府清理了一遍,并把还处于刚发展阶段的交通银行直接并入到了中央银行,而这梁士诒被他调到了外交部工作,就任美洲司的副司长。

此人再一次玩外交后,一心想要上位的他很快就是把目光放到了美国人身上,准确的说是美国人的庚子赔款,想要让美国人退还庚子赔款,用以留学经费。

对此赵东云也比较关注,虽然他知道历史上有这么个事,美国人退款办了个清华大学,但是现在历史已经变的乱七八糟的,袁世凯死了,冒出来一个南方联邦,慈禧和光绪还没死呢,整个中国都乱套了,而各方大佬走马换灯一般崛起又没落。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张作霖被赵东云当马匪就剿灭了,冯国璋被自己打败逃到了天津租界当寓公,原本名不经传的王英楷代替了原来历史上的袁世凯,成为了中华数千年来的第一位共和总统,只是很快就被赵东云击败,同样跑到了天津当寓公,据传和冯国璋两个人同病相怜经常一起喝酒。

现在赵东云所处的中国,和历史是原有的中国已经完全不沾边了!

不仅仅国内被赵东云这个蝴蝶给煽动了,就连国际形势也是受到了赵东云这个蝴蝶的影响,日俄战争里的一系列战斗和历史上是完全不同的,历史上日俄战争的旅顺战役可是靠着巨大的伤亡闻名海内外,然而在这个时空,日俄之间的旅顺战役进行的更加漫长,而双方的死伤要小很多,日`军从头到位都没能攻克辽阳和奉天,一场大海战虽然俄国海军损失巨大,但是日`本人也没好到哪里去。

历史上日俄战争后的日`本控制的满铁没有出现,反而出现了个六国联合控制的中东铁路公司,旅顺没被日`本占据,但是却变成了和上海一样的公共租界。

这个时代,已经和赵东云记忆里的那个时代截然不同,所以赵东云在考虑事情的时候,已经是很少依赖什么后世记忆,更多的根据他现在所掌控的诸多情况来分析,然后做出最优化的选择。

既然那么多事都改了,这庚子退款会不会变他赵东云也不敢肯定,但是只要有希望在,总还是要去争取的,那好歹有着上千万美元呢,这笔钱虽然不可能让自己拿到手扩军所用,但是足以让自己每年送出去不少学子到美国留学了。r640(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