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 舌枪唇箭(1 / 2)
江北大战时,在仪真防御战最危险之际,陈胜为了保住所率金华卫一点骨血,“哄骗”史坤率部突围、转进。
而史坤在撤离仪真之后,突闻背后“隆隆”重炮声,方明白陈胜用意,于是他毫不犹豫,毅然率部返回仪真,回到仪真城外后,从东城绕至北门,对正在休息的敌军骑兵,发动了突袭,猝不及防的清骑被打了一记闷棍,溃不成军,史坤由此一战成名,此时的史坤已经晋升为指挥使。
需要说明的是,北伐军军衔中的指挥使,已经不是一个职务,而是一种军衔,相当于少将。
指挥使前面虽然冠名,方才成为职务,譬如吴淞卫左营指挥使。
而都指挥使,既是军衔,又是职务,这相当于一个兵团司令,它的下面就是二至三营指挥使。
也就是说,卫,常在,而将领不常在。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将。
这就是吴争结合这个时代,对军队的整改。
此举的最大用处,就是将军队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杜绝兵随将走的传统弊端。
当然,此时的史坤,已经有了另外一个称号——冶山护国军司令。
天晓得,吴争为这个不在北伐军编制之内的“称号”,费了多少脑筋。
好在这名号算是喊出去了,史坤手下也有了五千人马,台子搭起来了,至于最后能走到哪一步,恐怕只有上天知道。
吴争自认不是孙武再世,他所用的方法其实非常简单,那就是广撒网,方可多捞鱼。
通俗地说,就是有枣没枣,打一竿子再说。
李过确实是不太了解吴争,在李过心里,吴争令他率广信卫北上充当诱饵,等于是将广信卫当作了炮灰,能活着完成任务最好,全军覆没也是得其所哉。
所以,李过虽有北伐之心,但他首先想到的却是自保,也对,当阿济格率军增援凤阳城,凤阳府周边的局势瞬间扭转,加上原三万清军守军,敌我的兵力对比,已经成了五万对三万多,而且,随着阿济格的到来,清军的兵力一直在扩大。
这样的情况下,李过自然没有与阿济格决战的心思,那么,钱谦益的到来,让李过找到了一个平衡点。
拖着不打,这才是李过真正的想法。
所以,一旦阿济格派人邀请李过会晤时,李过想都不想就一口答应了。
……。
“你若归顺本王,本王可以授你巡抚一职,或者领凤阳将军衔,保留广信卫的建制,只须改个名称……另外,本王可替朝廷应允,赐你旗籍,永享受宝贵。如何?”
阿济格的延揽水平确实不咋样,但他直接了当,反而干脆,让人相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