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沫儿(1 / 2)

加入书签

因为朱允炆重用朱棣旧部,耿炳文辞官。

其实这并不是耿炳文辞官的真正原因,不得不说,耿炳文作为少数几个没有被朱元璋清算的老将,并不是偶然。

朱允炆答应了耿炳文的辞呈,而且听从耿炳文的建议,由齐泰暂且代管兵部大小事务。

自此,朱允炆的领导班子,彻底搭建完成。

朝廷之中有十二部尚书领衔,都是朱允炆信得过的人。北部边疆,由平安主负责,朱能协助,东北边疆还由吴高负责,西部边疆由邱福协助庆王,西南边陲,有平西王沐英,后面还有盛庸和张辅做后盾,沿海一带,马三保负责,建立大明舰队。

朱允炆可以放心地改革,解放生产力,发展经济,科技,教育。

众人离开后,朱允炆马不停蹄再次来到刑部大牢,他得弄清道衍到底是什么想法。

直到下午,朱允炆才从刑部满意地离开,道衍的确是在刑部赎罪,但这并不代表道衍不能为朱允炆所用。

很多事情朱允炆都要请教道衍,眼前最重要的就是解缙主编的教材一事,至于以后,北方的北平城,还需要道衍亲自规划,甚至中部的武汉,西部的成都,南部的广州,都需要道衍。

朱允炆离开行不后,便立刻下了一道旨意,修建一所专门供道衍居住,生活的大牢,来去自由,甚至给道衍配了下人,伺候道衍的生活起居。

下午,朱允炆闲来无事,专门把朱能,马三保,邱福和张辅找来闲聊,听取他们对大明将来的建议。

晚上,朱允炆设宴,为朱能,马三保,邱福,张辅,铁铉饯行,铁铉现在是山东布政,自从攻打北平城以来,已经两个月没回去了。

把朱高炽顺利送到京城,铁铉的任务算是圆满完成。

朱允炆对铁铉没有别的要求,回去后,让百姓休养生息,发展农业,山东,河南可是产粮大省,朱允炆的酒厂需要这些地方的粮食。

朱允炆知道,现在这个时代,粮食并不充足,很多老百姓吃不饱,拿粮食酿酒,看似是一种浪费。

但是,资本需要积累,将来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本支撑,朱允炆必须要这么做。

俗话说,长痛不如短痛,如果优柔寡断,不下狠心,朱允炆这短暂的人生恐怕也改变不了延续了几千年的农业文明属性。

宴会一团和气,被官复原职的齐泰激动不已,他以为他这一生的政治生命算是结束了,没想到皇上还有重新信任他的一天,虽然只是代理兵部尚书,但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十一部的尚书也接受了朱能等四人,毕竟同朝为官,都是在为朝廷效力,为朱允炆效力。

都是聪明人,都知道现在的皇帝最忌讳勾心斗角,内耗。

宴会结束,众人离开,相约明日一早,众位朝臣在内城城门外,为朱能,马三保,张辅,丘福,铁铉送行。

同时也是为朱允炆送行。

宴会结束后的朱允炆心情舒畅,不仅仅是因为这些大明朝堂的灵魂人物现在能团结一致,能一起朝着朱允炆设定的目标前进。

还有一个原因让朱允炆很开心,宴会上,喝的酒,是大明最好的御酒,但喝在朱允炆嘴里,却是寡淡无味,这是一个巨大商机,也是朱允炆资本积累的开始。

朱允炆暗自庆幸,高度白酒在明朝初期还没出现。

......

这一天,和朱允炆有关联的事情发生了很多,不管是宫里还是宫外。

看似毫无关联的人,但在蝴蝶效应下,慢慢地也会牵扯在一起。

今日,京城的文人墨客,举办了一场诗会,轩林诗会。

朱允炆和周乔前两日逛京城,在京城最大的胭脂水粉店,曾碰见的那个白玉林,这两天可没闲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