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章.烽火卷长空 218.刽子手的仁慈(1 / 2)

加入书签

陈子陵这一番话语之中,渗透出了森寒的杀机,也成功运用话术调动起了同仇敌忾的气氛,将在场的每一位秦军将士,都激的满怀激荡!

“将士们,汪先生以及辎重营的数万同袍手足,在一夜之间惨遭屠戮。仅凭那些已然被我们杀寒了心、吓破了胆的北燕军,能做到这一点吗?不,这群手下败将绝对没有这个能力!想我秦军将士自起事以来,遵循秦王仁义宽厚之风,严格恪守军中法度,从未制造出过任何一起兵祸!然而,北燕刁民不承秦王恩泽、不恤我等怀柔之心,因贪图我军粮草辎重,杀我弟兄,害我军师,视我秦军虎狼如同无物!”

陈子陵的这一番话、语速由缓转急、声音由低转高,将秦军将士们的情绪瞬间拉到了一个最高点上!

“众将士听令!某以秦军统帅的身份宣布,解除“秋毫无犯”之禁令!倘若日后有人以此攻讦诸位,皆可将一应罪责、推至我陈子陵一人头上!不报此仇,我誓不为人!”

话音刚落,陈子陵抽出腰间匕首,迅速在左脸上割出一道血痕,发下了不死不休的“黥面血誓”!

陈子陵这一番话说的慷慨激昂,最后更自刺面颊发下重誓,也将秦军将士因断粮而逐渐涣散的军心,重新聚拢在一起。

而且他这一番做作、或许真的是发自于肺腑之中,但也并不仅仅是收拢军心这么简单而已!

周长风这次扯起反旗,就是为了抓住最后的机会,与同宗一脉的天佑帝周元庆一较短长!而在他起兵之时,也以皇室正宗为名;所以必须要顾及自己的市井风评、历史形象,务求以清白之身而君临天下!所以自陈子陵挂帅出征开始、秦军的军法规章便极其严苛,甚至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

且不说乱兵袭扰地方,为祸当地百姓这种老生常谈的军纪问题;即便是将校尉将军级别的军官、去逛逛烟花柳巷、喝几壶水酒,也都是要按军规论处的!如今秦燕开战已过了几十日有余,而秦军将士也早已经“素”的饥渴难耐,双眼都渗出了绿光!

即便再精锐的兵丁,也毕竟不是杀戮机器,少不得适当找些“娱乐活动”,为他们放松一下紧绷的神经……

如今严苛的禁令被陈子陵当众解除,不但粮草短缺的问题迎刃而解,就连极度匮乏的“业余生活”,也同样有了保障!经过一番吵吵嚷嚷的私下确认之后,逐渐明白了陈子陵话中之意的秦军将士,纷纷将手中兵刃高高举起,齐声高呼正义凛然的口号:

“为军师报仇!为军师报仇!”

仅从这一番阵前动员来看,陈子陵或许无法成为一名儒帅,但也绝不是那种只知征战厮杀、不懂天下大势的草莽武夫。

无论在何时何地,两家因何事交兵;凡有一方出现纵兵抢粮、祸乱百姓的丑事,就一定会被定义为乱军贼寇。

至于秦燕之争,本是周家人的一场内乱,别说平民百姓很难分辨出究竟谁对谁错;即便是手握重兵的边关大吏,也不乏座山观景,待价而沽之人。

而秦军近日连遭变故,已然无有隔夜之粮;即便全军退回秦地休整,这一路山高水长,终究还是要走到纵兵行抢的那一步上。

由于眼下华禹大陆的普世价值,还是脱胎于千百年来的世间显学——也就是儒林学府的框架体系之中;所以“仁义”二字,仍然牢牢镌刻在了每个人的灵魂深处。

也就是说,即便秦军成功熬过了这一段艰难岁月,但凭着纵兵为祸的“黑底子”,也会将原本“名正言顺”的家务事,变成了一场正邪之争。届时秦军必然民心丧尽;而手握重兵、却一直引而未发的巴蜀道总督祝云涛,又会不会在这种情况之下,突然改变了主意呢?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命去留,人心向背,皆决于是

所以秦王的仁义之名,绝对容不得半点玷污!纵兵抢粮,也至少也要找出一个足够过硬的借口,才能将这种无道寡义之事,放在明面上来做。

报复这个理由,或许无法说服那些明眼人;可只要秦军最终能够入主燕京城、而周长风也能如愿以偿、荣登大宝;这档子不甚光彩的往事,也可以用“以直报怨”来蒙混过去。

刚刚发下“黥面血誓”的陈子陵,也很快展现了自己“柔情”的一面。他下令将军中所余米粮尽数取出,在位于卧牛城东外的临时校场分发下去;而他自己也得了一个小小的布袋,装着自己的那一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