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短板(1 / 2)
怀着对目前的冶金工艺还不能锻造整根的海船龙骨,钱惟昱心中着实惆怅了一阵。不过很快也就丢开了这件事情。在湖州的长兴钢铁厂视察了两天,随后便顺道转去西边的严州视察一番。
在那里,有刚刚初具规模的千岛湖工程,也是未来吴越大型水力工业的核心基地所在。无论是金属锻造加工还是大规模的纺织业纺纱缫丝,抑或再是朝廷在杭嘉湖一带官仓粮食的集中脱粒碾米,都可以借重这里庞大的水能资源。
经过钱惟昱统治严州的这两年建设,累计投下去三百万贯钱粮之后。在后世淳安县境内,如今已经在钱塘江上游的新安江段形成了两道库区水头大约在30米上下的大坝,还修砌了大约十几里长的堤防。整个工程没法玩后世的混凝土重力坝,所以只能是内部夯土并浇灌土水泥,外头再用巨石堆砌一层表面,然后用糯米汁蒸土黏合剂与土法水泥混用紧固。
这样的施工方法比这个时代最精巧的城墙修葺工艺还要优越一些,比后世的混凝土重力坝也不遑多让——混凝土重力坝好歹是不会有巨石包壳的,而吴越工部修建大坝的时候,因为对土水泥强度不够信心,还加了成本昂贵的外层包石包砖。所以除了成本高昂之外,质量并没有劣势。后世的新安江水电站坝高110米左右,以一千年前的技术,修一个只有30米高的实心坝还是没问题的。
湖州西苕溪边的水车因为没有堤防大坝拦水,水头不过才每公里两三米的落差,配合普通水车的情况下,那种水流流速和冲击力只能用来带动80锭的水力大纺车,或者二三十吨级别的水力锻锤。而新安江地处天目山深处,从歙州严州边境到严州东部,不过六十里直线距离就有一百多米的落差!
经过几道堤坝在原本自然落差就最大的位置拦水蓄水、抬高水头后。每段大坝后面可以跟三四里长的做功河段。堤防夹束的河流每公里可以有十几米的落差,水流的势能密度也就可以达到西苕溪的将近十倍。
按照工期计划,整个新安江上游适合筑坝的位置有四五处之多,如今修了两道只能算是完成了一期工程。大坝和堤防完工后,工部的人马上组织在淳安照搬照抄一些在长兴已经实施过的水车和设备来,只是比照原来的格局形制把尺寸放大数倍。
结果,用来做大型水力碾米作坊的那些工序还能勉强作业。用来大规模工业化纺纱的话,因为水力推力更大、而单锭纱锭所需的牵绕力度是不变的,就需要更加繁杂的机械传动结构——确切的说就是类似于汽车在使用大牵引力的引擎时,需要变速比更加大的变速箱。金属锻造作业方面,纯粹加大水车和锻锤的尺寸分量,也导致了水车转轴和传动换向的机构吃不住分量,纷纷崩断。
大坝堤防造好了,却面临工作机械跟不上的问题。以至于白白投了几百万贯下去的水利工程,目前依然只能起到一点点调节水旱、保障下游杭越明秀四州农业生产旱涝保收的作用,真是大材小用了。
在严州巡查数日都发现这个问题暂时没法解决,钱惟昱只能是结束了这次视察巡幸的过程,赶回杭州另想办法了。
或许,他手下的工程技术人才还是太少了,机械、工程和农业革新光靠一个沈默挑大梁。化工方面靠一个被他奴役了好几年的小道姑——也就是那个张天师的妹子、清凉散人张湛然。其他,就完全没有擅长科学的人才了。钱惟昱自己有一些理论上的想法和指导思想,却没有人可以实践、试验、落实成生产力,实在是一件憋屈的事情。
……
钱惟昱结束了这一趟持续七八天的巡视,回到杭州的时候,也已经是腊月中旬了。北边苏州昆山那里连续传来了数次奏报。有军事方面的奏报,是陈诲发回来的,通报说吴越军已经围困了楚州城。有胡逗洲大营发回来的,内容是关于民政方面收拢淮南战争流民。
也有昆山船厂的一封密奏,呈报说吴越国的第一艘三桅飞剪船已经下水了,只要再装配施工几个月,配齐船帆索具,就可以杨帆出海了。这艘飞剪船是一年半前开工的因为当时吴越国的长绒棉和亚麻混纺帆布已经很成熟了,海船对软帆的索具装配和抢风应用也有了四五年的逐步技术积累,所以当时钱惟昱才下令建造一艘大长宽比、空心上抬船首、基本平甲板结构的大型软帆船,为将来的远航探索打基础。
那艘船用了一颗从交趾的热带雨林里采伐到的巨大铁梨树木材,使用非拼接龙骨的结构,用整颗合抱粗的大树削制成矩形龙骨,然后才有了这艘大船——南宋以前的中国造船史上,还没有掌握桅杆和龙骨的木材拼接技术,所以南宋以前的船只尺寸受到很大的限制,桅杆的高度无法大于树木的最大高度,船只的长度也受整颗树木刨削龙骨的尺寸限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