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南唐亡国(1 / 2)
金陵城北,围城的周军大营中,御帐灯火辉煌。柴荣容色冷峻地端坐在一张线条简洁却不失威武的帅案之后,大帐没有什么奢华的装饰,却很符合大军出征在外的氛围。旁人看在眼中,不但不会觉得简陋,反而会觉得这是周军百战连捷的气质所在。
李煜恭恭敬敬地走入大营,周遭只有陈乔陪同——韩熙载和徐铉兄弟此前去吴越国求和的时候,就已经被吴越王钱惟昱扣留了不曾送回。而孙晟和宋齐丘则是一直被扣在周营没能回返,朝中最重量级的文臣凋零大半后,也就轮到陈乔这个原本还需要几年时间才能走上南唐政坛第一线的文官陪同出使了。
当然,此前两拨求和使臣的命运也是大不相同的,总的来说,去吴越出使的韩熙载和徐铉兄弟,比来柴荣这儿的孙晟、宋齐丘要好运的多。
当日钱惟昱扣留南唐求和使节的时候,理由也不是非常强硬那种。而是因为李璟书中那句“今日无我,明日岂有君?异日天子易地酬勋,王亦大梁一布衣耳”的台词,被钱惟昱判定为“南唐使者国书用语大逆不道,离间吴越国与北朝正朔之间的邦交”,所以才扣下了韩熙载和徐铉兄弟。
扣下之后,徐铉兄弟好歹和周宗也是有点儿师生辈分在那里,而钱惟昱名义上做过周宗三年学生,又是周宗的女婿,对于这两个“大师兄”自然是礼敬有加的;至于韩熙载虽然和周宗没有辈分尊卑上的关系,至少平时在南唐朝中好歹是周宗一党,因此也受到了一些照顾优待,每日供给不缺,赏赐常有,除了不能回国以外没有收到任何额外限制,甚至韩熙载徐铉被软禁期间写点儿什么东西,都有吴越人立刻编辑成稿安排活字印刷刊印成册,立德立言的好事儿都占了。如此优礼文人,已经远在南唐李氏皇帝之上了,所以韩熙载徐铉等人如果真的到了南唐亡国的时候,估计也就顺势投降吴越了。
另一边,被扣在后周的人着实要惨得多,宋齐丘的岁数本来就已经比周宗都老一两岁了,如今七十六七岁的年纪,被扣在周营百般折辱之下,居然没撑过几个月就一口气没接上,咽气撒手归西了。孙晟宁死不屈,好在身体素质还好,命比较硬,一直死撑在那里,估计也就只有等南唐亡国之后,才会遭到柴荣的最后处置。
闲言休絮,总而言之,如今陪同李煜来的只有陈乔而已,此人对南唐的忠心是毋庸置疑的,原本的历史上,十五年后这个陈乔会与林仁肇并称南唐文武双杰,最终为国尽忠、以身殉国;可是陈乔这人忠则忠矣,却只会那些堂堂正正之道,是个忠厚老实的人——也就相当于海瑞包拯这样的角色。如果玩治理整顿内政、肃清钱粮贪腐,这样的人才还有点用;在尔虞我诈的外交场合,就没什么价值了。
以李煜和陈乔的目光,显然都无法看出柴荣的真实身体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如土木偶人一样的李煜,乖乖地、毫无心机地献上了降表。
“南国罪臣李煜,见过大周皇帝陛下。李煜谨遵父命,献上唐国田土人口版籍,以止息两国干戈杀生,免伤更多百姓。”
柴荣看了一眼李煜的容貌,约莫也就二十二三岁年纪,稍一回想才想起这个李煜的年纪应该和当今吴越王钱惟昱同岁才是。只是那钱惟昱看着还颇有才干,这李煜却是丝毫不懂人心政务。柴荣心中不由好笑,觉得还真是“生子当如孙仲谋、若刘景升袁本初子,豚犬耳”。当下对李煜的戒心也少了几分。
“听说卿此前名叫李从嘉,在南国封号吴王,为何今日却改名李煜啊。”
“唐国旧例,凡皇子受封为皇太子,或正位,则当改讳以省天下避忌。”
李煜所言,也是一个中晚唐以来的朝廷旧制,比如李煜他爸在当上太子之前,是名叫李景通的,和两个弟弟李景遂、李景达是一个字辈——从“通”、“达”、“遂”这些字眼里,也可以看得出他们之间的兄弟关系。一直到了李昪篡杨吴、登基册立太子之后,李景通才改名为李璟。李昪所标榜继承的唐末皇帝中宣宗、僖宗、昭宗各代也都有登基后改名。这是为了区别人君和人臣、并且降低天下人避讳难度的一种定名分、减轻百姓言辞书写波动的善政。
毕竟皇帝的名字所用到的字,当朝百姓就不能说不能写了,所以让皇帝的名字字数尽可能少、而且多用冷僻字,也是古代注重文治君主的一个自我标榜。同样的例子还有钱惟昱的曾祖父钱镠、在当上吴越王之前,俗名叫做钱婆留,后来当了大王,百姓要避讳之后,才改成了“镠”这个和“留”同音的冷僻字。后世明朝皇帝一堆加了金木水火土偏旁的异型字,也多是为了这个目的。
↑返回顶部↑